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白边锯鳞鱼

体被强栉鳞,侧线鳞30 。前鳃盖后下角无长棘,头顶骨棱光滑。奇鳍鳍条部和腹鳍前缘乳白色,胸鳍鳞腋部有l深红色大斑。白边锯鳞鱼属暖水性底层鱼类。栖息于珊瑚礁海区,是珊瑚礁小型鱼类。主要分布错周才量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热带海域,我过产于南海。

  • 别名 eye-blot-ched soldier
  • 中文名称 白边锯鳞鱼
  • 界 动物界
  • 分布区域 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热带海域

基本信息

  英笑第社由式音械检斯啊文名: eye-b来自lot-ched soldier

  俗名: -

  产地及产期:

  暖水性鱼类。栖息于珊瑚礁360百科海区。分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热带海域。我国鸡练夫架子产于南海。

  介绍:

  体被强栉鳞,侧线鳞30 。前鳃盖后下角无长棘,头顶骨棱光滑。奇鳍鳍条部和腹鳍前缘乳白色,照扬翻间胸鳍鳞腋部有l深红色大斑。

形态特征

  体呈椭圆形或卵圆形,中等侧扁。头部具黏液囊,外露骨骼多有脊纹。眼大。口端位,斜裂;下颌骨前端外侧有1对颌联合齿;颌骨、锄骨及腭骨均有绒毛状群齿。前鳃盖骨后下角无强棘;鳃盖骨及下眼眶骨均有强弱不一的硬棘。体被大型栉鳞策吗超心静重征;侧线完全,侧线鳞数侧线鳞数27-29,侧线至背鳍硬棘中间点之鳞片数2.5;胸鳍腋部1/4-3/4处具小鳞片。背鳍连续,单一,硬棘部及表渐段软条部间具深凹,具硬棘X-I,软条13-15。臀鳍有硬棘 IV ,软条12-14;胸鳍软条14-15;尾鳍深叉形。鳃膜至胸鳍基间有一条暗深红色之带斑。体背门变刑脱住内部红色,腹部则淡红,各鳍红色,腹鳍棘则为白色。过去所纪录之M. seychellensis为本种之误鉴。

地理分布

  广泛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之温热带海域, 西起红海,延扬检他木理岁伸至南非,东至大洋洲,北来自至琉球群岛,南至澳洲。台湾缩字衣太飞服占之旧等各海域均产。

习性

  白边360百科锯鳞鱼属暖水性底层鱼类。栖息稳酸请于珊瑚礁海区,是珊瑚礁小律氢型鱼类。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热带海域,我国产于南海。

  体重:体长一般为10-15CM,体重为50-100KG。

  钓场:珊瑚礁海区、码头防波桩附近。

  钓法:轻矶竿底钓法、矶浮钓法、手竿底钓法。

  饵料:沙蚕、虾肉古城思参红织何、小鱿鱼片、辈类肉。

渔业方

  一般以一支钓及延绳钓的方法捕获。鱼肉白,但质地较烂,煮汤时肉易散开且多溶解油质汽服判轮北企其缺频,因此适合抹盐油煎食用。唯须弦财够注意其内脏可能累积热带海鱼毒。而它的鳞片及棘刺尖利,需小心刺伤。剧精造范纸冷除督额在水族馆中也有人看上它鲜红的体色,将它饲养做为观赏鱼。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