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肩环刺盖鱼

肩环刺盖鱼(学名:Pomac击求布业采响anthus annularis,由Bl来自och于1787年命名)。暖水性珊瑚礁鱼,体长一般300毫米左右,为刺盖鱼类中体型较大者。体侧有多条环形带,肩部有小蓝色环,背鳍具尖锐硬棘1促民钢元没2根,鳃盖骨边缘有锯齿,隅角处有一强棘,腹结与臀鳍皆具强棘。幼鱼和成鱼体色差异大。此鱼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及太平洋西部的南、北回归线之间,中国产于西沙群岛和台湾海峡。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东南亚

  • 中文名称 肩环刺盖鱼
  • 拉丁学名 Pomacanthus annularis
  • 别称 环纹刺盖鱼、环纹盖刺鱼、环纹神仙
  • 界 动物界
  • 门 脊索动物门

地理来自分布

  分布范围:西起印度洋非洲东岸,经印度至印度尼西亚,北至日本。

肩环刺盖鱼分布区域

  国内停端求质分布于海南,福建,台湾。

栖息环360百科

  栖息于海底岩石、珊瑚礁以及其他有坚硬底部的球宪白近海地区,自然栖息地的成鱼通达脱盟游他黄顺显常在水下5-15米,甚至低于30米的水域活试度听万乱连朝动。幼鱼居于成鱼水层上方,在岩石长有短丝状藻或沉积珊瑚基质的浅水区。

生存习性

  夜间成对聚集于海底岩洞,白天单独或结对觅来自食。杂食性,以底栖无脊椎动物为食,如浮游生物、海绵、被囊动物以及珊瑚虫,也吃海鞘、藻类、水草和浮游小鱼等顺今世静城

形态特征

  背鳍硬棘数:13枚;背鳍软条数:20-21枚;臀鳍硬棘数:3枚;臀鳍软条数:20枚。

肩环刺盖鱼

  幼鱼体色黑白相间,弯曲蓝色条纹匀整排列体侧。成鱼金黄色或橙色,均匀间隔的弯曲水平条纹以胸鳍基部为中心向外辐射,经体侧延伸至背鳍后部。两条相似的蓝色水平条纹掠过脸部,一条穿越鱼眼,从鱼吻上方的鳃盖边缘经过;另一蓝色条纹沿稍高于鱼鳃边缘的表面向吻部伸展。尾鳍白色混杂明亮黄边。

 360百科 体略高而呈卵圆形;背部轮廓略突出,头背于眼上方平直。吻钝而小。眶前骨宽突,不游离;前鳃盖骨后缘及下缘具弱锯齿,具一长棘;鳃盖骨后缘平滑。体被中型圆鳞,具数个副鳞;头具绒毛状鳞,颊部与奇鳍具小鳞。背鳍与臀鳍软条部后端截终责沿这笔兴工督燃垂平;腹鳍尖,第一软条延长;尾鳍钝圆形。幼鱼体呈汽胡声实乎神首候橘红色至红褐色,由胸鳍基部向后上方斜走至背鳍软条部有3-接站识祖矿船冲企掉5条深蓝弧形纹,体侧另具数条新月形窄白横带。成鱼体则呈黄褐色或灰褐色;由胸鳍基部向后上方斜走至背鳍软条部有5-7条蓝弧形纹,白横带消失;鳃盖上方,侧线前端处另有一约与眼径相当之蓝色环纹。背鳍及臀鳍软条部暗色,具蓝纹;尾鳍乳黄色。

  注:肩环刺盖鱼图册图片来源。

繁育状况

  像其他刺盖属鱼类一样,肩环刺盖鱼产卵一般始于黄昏降临,有解释认为,这种繁殖方式是为了减少光线影响,尚不清楚月运周期与触发产卵行为间是否具有关联性。交配前,成鱼先经历求偶过程,随后雌鱼和雄鱼缓慢游向水面开始交配。每次产卵被认为只在一雌一雄间单配,但在鱼群中,雄鱼可能司率感费西害和不止一个配偶。初生柳叶状幼虫在继续发育成幼鱼前的一个月,和浮局雷含游生物一同生活。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物种(LC)。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