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苏家围客家乡村

来自家围村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后裔的居住地,是一个在历史长河里流淌的村庄360百科,只要你走进去,就会被它的古老、深沉、淳朴所吸引、所折服,苏家围人秉承了祖先的文化,将其交汇于岭南的天地中,让人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气息。

客家文化浓缩在这个小村庄里,客家古老民居、乡村性别男女、农耕农事长廊,游人体会的是客家的纯朴与自然。东江与久社河交汇于苏家围旁,营造了苏家围宁静、府究混悠然的意境,那里的古榕、老屋、江风、竹韵、牧歌和野趣,造就了一个南中国的画里乡括道案实介村,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怡然的乡村风光离吸或哪孔适,体验迷人的客家风情,踏过客家农村几百年的发展历程,感触东坡家族的文化遗风。

  • 中文名称 苏家围客家乡村
  • 村民 苏东坡的后裔
  • 苏天荣 广东番禺县教谕
  • 特色 古老、深沉、淳朴

历史

  这里的村民都姓苏,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的后裔。苏东坡第七代孙苏天荣于元朝元贞元年(1295年)发现了这个地方,83年以后苏天荣的玄孙苏秀弘,在东莞任官时就定居在这里。

苏家围村内的四苏青铜塑像

  据苏氏族谱记载:苏东坡的第七代嗣孙苏天荣,生于宋理宗绍定二年(1229年)。原居江西卢陵(今江西省吉安市),元贞元年(1295年)任广东番禺县教谕。一次他自江西乘船顺东江而下,舟宿义合。在船上做了一个梦,梦见五位老人携其在岸上游象价调比号服置氢玩,看见了一棵大树。天荣问五位老人:"此乃何树?"五人答:"紫苏也。"天荣又问:"紫苏何若甚大?"五人答:"树得其土故大也。"醒后,天荣觉得此梦很奇怪。晨起,苏天荣便岸上观看。果然有一棵大树,但不是紫苏,而是榕树。旁边又有一座五贤寺庙。苏天易棉乎敌荣想,这棵榕树莫非就是梦中的紫苏树?梦中的五人莫非是这五贤寺的神灵的化身?他又观看了周围的环境,觉得挺美。他想,今后我归田时,就在这里定居吧。六年以后,于元成宗大德四年,苏天荣又升任了四川叙州府富顺知县。他刻搞觉得走远,今后也来自无法倒回来定居了,苏天荣就把此事告诉了子孙后代。直到苏天荣的玄孙(四世孙)苏秀弘,时任广东东莞京山司(今东莞茶山镇)巡检。于明洪武360百科十四年(1381年)在河源义合购置了三百余顷(三万亩)田产,携家少在此定居。从此,就成了苏围村。

  苏姓定后,在历史上颇有名气。明清时期就出有朝廷命官48名,其中:四至五品的2治期3名,七品以上的25名。此外还有文化名人,其中进士2名,举人2名,贡生23名,秀才52名。在苏家围的历史上还流传着:"可"字辈(明万历年间)无白丁,"基"字辈(清乾隆年间)无穷人的传说。清朝道光年间,在河源县的一次生员汇考中,全县考取了24名秀才,而苏家围就考了12名,从那时起河源就有苏半县之称。

  苏家围至今仍保存附沿18座民居古屋,其中有5座是明朝的建筑物,其余13座是清朝时期建的。较久远的是东山苏公祠,建于明朝成化十七年(1481年)堂主苏东山时任广西桂林府推官(五品官)。该堂屋是按明朝官邸民居的规格而建的,中栋为六柱官厅。

  苏家围不但历史文化丰富,而且风光优美,环境宜人。村后群山蜿蜒,林木苍翠,村庄周围古树参负气目银出虽倍感系绝天,竹林环保抱。村西北算始松校感袁步业,滚滚的东江向南匆匆而去。村东南面,潺潺的久社河水重钟建延春独技目利流至村口缓缓地汇入东江。大自然,在这里描绘了一幅迷人的画里乡村。

  苏家围的历史文化与它的自然环境,构成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因素。所以,就在这里开发了一个客家乡村旅游区。2004年四月经国家旅游局验收,已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著名景点

  迎亲桥--京染染事-围里第一道风景

  如同黄山的迎客松一样,迎亲桥是游客到苏家围的第一个景点,同时也表示苏金于知王字家围人像迎接亲人一样迎接朋友们的到来。站在桥上可以看到苏家围的全貌,它的民居不是人们常见的圆形围龙屋顾面担,而是方形的明清特色的"府第式"围屋。全村18殖推座围屋几百间房看似杂乱地拼在一起,但从它的排龙径水系统看,其实是非常讲究的。在苏家围即使遇上特大暴雨,雨水都能从屋的暗渠里课考需括路米月业八块快排走,绝不积水。据村里的老人介绍,苏家围的排水系统是仿照苏家先祖亲系态顾临联放在江西吉安故居前的九曲参严危都水而建。

  紫苏园章下显流读---缘于梦见仙人指路

  也许有人会问,苏东坡是四川眉山人,他的后代曾移居江西,但为什么又会发展到苏家围呢?在紫苏园里,你可以找到答案。

  紫苏,本草科一年生植物,可入药,河源本地人常用它作香料配菜。苏家围的紫苏不是当普通香菜种的,而有特殊的意义。相传,苏东坡的第七代孙苏天荣在1312年从江西庐陵(即现在江西吉安)乘船沿东江南下赴番禺任教谕,途中夜宿义合。那天晚上,他梦见五位老人指点他上岸观看一棵高大茂盛的紫苏,并且告诉他这个地方风水好,所以紫苏长得那么高大。苏天荣醒后,觉得紫苏与本姓有缘,非要上岸去看,结果看见一棵大榕树,发现周围的环境非常优美,于是他怀疑这里是梦中五位老人指点他定居的地方。后来他升任四川富顺知县,还念念不忘此事,嘱咐后人定要落居此地,一直到他的第四代孙苏秀弘任东莞京山(今东莞茶山镇)巡检时,才圆了他的梦。而这片紫苏园就寄托了苏家围人对先祖的怀念和敬慕。

  永思堂---围里最老的古民居

  苏家围至今保存的18座古民居中,最古老的是永思堂,建于1481年,是为纪念苏家围八世祖苏东山而建,故又称东山苏公祠,一直是苏家围人举行祭祀、议事的地方。

  古代的官宅建筑式样和大小规模是有讲究的,苏东山曾任广西桂林府推官,这座永思堂就是根据他的官职按朱元璋颁布的官宅府第式建筑风格而建。堂屋主体为三幢,它没有我们常见的正对厅堂的大门,而是在两边开有侧门。据说,这是府第式客家民居的特点,因为客家人认为正对厅堂开门不吉利,古人在建筑上对阴阳风水的讲究从此可见一斑。

  千年榕---留存才子佳人传说

  苏家围现存五棵大榕树,均有一千多年的树龄,其中最出名的当数五显榕和鸳鸯榕。五显榕是当年苏天荣上岸,看见的第一棵榕树。当年树下还有座五显祠纪念苏天荣梦中的五位老人,"文革"时,五显祠被毁,现在这里被建成了山歌台。客家妹子经常对着悠悠的东江水,在这里高唱悠扬的山歌,游客至此,可以学着与客家妹子对唱,感受一下客家人借歌传情的美妙和浪漫。

  鸳鸯榕则像苏家围的保护神一样立在江边,它的名字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清朝时,龙川县一位才女逃婚至此,无处藏身。最终与自己的意中人喜结良缘。后来,才女的丈夫做了官,两人专程运来一块"树恩难忘"的碑立于树前,这棵树也被人千古颂扬。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