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北团游大粽

北团游大粽,福建省龙岩市连城民俗,龙岩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北团游大粽既是纪念中国农业开山鼻祖神农氏炎帝的祭祀活动,又是为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来自安而举行的一项民俗活动。起源于清康熙年间,已有三百余360百科年历史。 每年农历二月初六,村民就着手准备做大粽,他们用上万片粽叶缝制粽衣,用70公斤糯米裹粽,制作成1.6米高的大粽,随后下锅蒸煮三天三夜。蒸熟之后裹汉行银业上金箔纸,贴上吉祥纸花,另包上数百粒指头大小的公母小粽,挂在大粽尖端。农历二月朝推鱼印药十三至十五抬出巡游,十八则是分粽,将大粽分到每家每户酿客家美酒,村民们则将"粽子"撒向田间,护济控紧述由此开始闹春耕。其中,以农历二月侵冲副派盾措十五日最为隆重、热闹。

2018年,"北团游大粽"经龙岩市人民政府批准列入龙岩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项目序修庆考顺服国活军号:171。

  • 中文名称 北团游大粽
  • 遗产级别 市级
  • 遗产类别 民俗
  • 申报地区 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
  • 批准时间 2018年

历史渊源

  北团镇地处连城北部,历史上是农业重镇。其中来自的上江村地处河谷盆地之中,地势平坦,是连城县粮食主产区之一。独特的地理生态环360百科境,为大型纪念中国农业开山鼻祖神农氏炎帝即五谷真仙的民俗活动--"游大粽"--的产生、发展和流传,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补孔灯不预路望益社和条件。

  五谷真仙是护佑百姓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四季平安,六畜兴旺的神,即神农氏,炎帝。清康熙24年(公元1685年),上江村民李恢、江玠等三人,前往清流县林畲五谷真仙庙朝拜,带回香火供奉。次年,播种育秧期间,正值倒春寒,烂种烂秧严重,唯有这三户农民秧苗茁壮,且四季平安,万事如意。村民都称赞"五点否优丰谷真仙"灵验。自此每年皆前往林畲朝拜,带回香火供奉。后上江村民李恢、红究江玠等人塑五谷真仙金身,放在上江村兴隆庙中,与文武公王一同供奉。认为当以五谷供奉,因而家家户户既孩跑划呀包粽子供奉,并举办打蘸隆重仪式祈福,实施斋戒。粽子越包越大,后改为全村共包两个大粽,形状棱角分明,分别用红纸写上"福"和"寿"二字,称公母大粽,又包数以千计的如手指大的小粽,露指征离转备烧班张分发给村民及亲朋赐福。从此抬着公母大粽及子孙粽鸣锣开道,配上神铳,彩旗,古事方阵,在上江村的各自然村游行。后又把大粽改成圆锥体,并加以装扮,形成了花团锦簇的比人高的大粽。从清康熙24年开始,除文革期间暂停外,一直延续至今。

三又则活动流程

使用道具

  公母大粽:每只大粽,用净白糯米120千克,即士探用态功爱染推实改一半煮成半熟后捞成糯米饭负雷犯,包在顶尖端,另一半为浸过的生糯米,包在下半平底部。装饰有簪花、小霓虹灯、数千只小粽。

主要流程

  (一)选福首:每年农历二月十六,下村推选下届小福首7名,上村11名。18名小福首集中,分别拈阄选定下届正副总福首各1名。

  (二)斋戒:正副总福首、拜山接神者、小福首、各家各户分别于农杂济良冷上松考往倍历2月初1至16日前实行斋戒。

  (三)朝神拜山:由总福首分派6人,于农历2月9日前往清流林畲进香朝拜后回返。

  (四)包裹大粽:正副总福首分威选握周互它千样必意急别负责公母粽及子孙血务货子型进补妒粽。每只大粽用净白糯米240斤。运用编织好的双层粽叶包好,放在大糖锅里,用旺火连续蒸煮72小时承态名旧。农历2月9日下锅,农历2月12日起锅后进行簪花装饰,装上色彩缤纷小霓虹灯,围上小粽数千只。燃香点烛,先放在总福专叶希零革而首家,后护送至兴隆庙供奉。

  (五)迎神:农历2月13日上午9时许,组织大队人马在孙台村无祀台迎接五谷真仙,称为接菩萨。排列秩序为:神铳、金锣、大旗、神位、公粽、母粽、吹手、十番、古事、花棚。

  (未居六)祭神:以香帛斋果致祭。以往行大祭,即赞礼8人,主祭3人。现在行小祭,即赞礼2人,主祭1人。回村后,在振究今兴隆庙、白云寨致祭。

  (七)建醮: 农历2月13案因日迎神归来后,当晚在兴隆庙建醮,由道士念经,祈福师光盟大消灾,至15日晚下半夜结束。

  (八)游大粽:按照农历2月13日迎神时所排列的秩序,14日打醮,15日在上村、下村和白云寨的狮形坂、洋坑垄村间小道游行,以便各家各户迎接五谷真仙。特别是15日要游行到镇政府所在地,让人瞻仰,普沾赐福。沿途群众,燃松明,点香烛,接五谷真仙,炮仗的烟雾笼罩半个天空,蔚为大观。

文化特征

来自  北团游大粽是福建省境内少有的祭祀神农氏炎帝的大型民俗活动,实质为一场祭祀大典。活动时场面宏大。不论男女老少,职业身份,文化层次,几乎是全民参与,因而场面盛大,具有全民参与性。

  北团游大粽是儒家思想与客家风情紧密结合的产物,是一项既有思想根源和历史根源,又有打绿传统性的群众性活动。它充分反映了客家人信仰多神、崇拜祖宗、热情好客、崇善厌恶、勤劳耐苦、无私奉献的淳朴风情及其性格特点360百科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北征于久零够车矿团游大粽秉承中华传统文化之阴阳和谐,生生不息的易经文化,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是不可多得的民俗文化奇葩,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及较高的文化品位。

  北团游大粽不仅是温列采染类居显祈福,更是凝聚民心,沟通亲朋感情,交流工作、生产、生活经验的活动,为上江村及把九均刻商李亲朋的团结、交流提供机遇和平台。

  北团游大粽是客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客家社会形态、传统精宽五胶消脸头判搞已异名神赖以世代相传的重要载体,是客家民系千年发展的山鸡实张刻环时间记忆。它反映了客家人的价值观和审美要求,具有原生性、人文性、质朴性、教育性。

传承状况

  北团游大粽活在突说久曲充娘果动从组织、规模、运作、表现形式都不同程度的受到冲击,面临濒危、失传的困境。

  1、由于缺少资金余更露盟临矿香色算作,游大粽活动受到较大影响。活术局茶动所需的神铳、金锣、大旗、古事、花棚等数量较以前减少。

  2、受解放后及"文革"长期禁锢影响,对传统游大粽内涵挖掘不够,现游大粽活动还不能完全恢复到原来的规模、水平。

  3、现有玉稳石学征胞微牵头人均年事已高,年轻组织者缺少必要的传统教施明什地叫状育和兴趣,年轻人外出务工较多,近年该活动来呈萎缩态势。

传承谱系

  清康熙年间,上江村民李恢也季操建答在医倒器此、江玠等人塑五谷真仙金身置上江村兴隆庙,包粽子供奉,后发展成为游大粽活动。李恢、江玠成为游大粽第一代传脸美德原创站教人,传承至今共有13代,其传承谱系为:

  第一获过控雨红和婷逐得缺让代:李恢、江玠

  第二代:李膺禧、江九

  第三代:李士楷、江绍选

  第四代:李朝易、江连将

  第五代:李廷雕、江天义

  第六代:李家寿、江朝瑞

  第七代:李国钦、江廷瀛

  第八代:李修立、江家麟

  第九代:李修明、江国荣

 脱罪争 第十代:李齐德、江修敏

  第十一代:李治和、江兴旺

  第十二代:李治权、江道勋

  第十三代:李玉林、江兴榕。

保护措施

  (一)已采取的保护措施:

  1、延概六每年继续组织"游大粽"民俗活动,使之传承下去,不至于失传。

  2华县须、组织有关部门、新闻媒介对其进行宣传,扩大影响力。

  3、制订保护方案上报,将其列入闽西客家生态文化保护区规划项目。

  4、搜集、整理有关"游大粽"活动资料,将已成文的论文、报道、文章、音像等资料,汇集成册建档,并组织进一步研究。

  (二)保护内容:

  1、搜集、整理有关"游大粽"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音像等,并进行归档保存。

  2、搜集或征集与"游大粽"相关的各种成套器具、制品,用以陈列展览,充实连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单尼移别展示内容。

  3、成立相关研究会和学会,召开座谈会、研讨会,继而挖掘从古至今"游大粽"相关器具、制品的历史渊源、发展,对农业和社会的作用,以及"游大粽"民俗文化的更深内涵。

社会影响

  主要展览

  2014年6月14日是中国第九个"文化遗产日",龙岩市在福州南后街组织"龙岩非遗专题展",一展客家独特风情。连城县参加展示的非遗项目有"北团游大粽"等。

  主要活动

  2012年2月4日,农历正月十三,福建省龙岩市北团上江游大粽在闽西客家连城县城区大街小巷巡游。

  2014年3月15日,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北团镇上江村举行一年一度的"游大粽"民俗活动。

  2016年3月23日,农历二月十五,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北团镇上江坊举行一年一度的"游大粽"客家民俗活动。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