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放烽

 所谓"烽"是点燃易燃物发出亮光的通信标志。一般说,烽是指在五丈多高的土台上置一烽竿,类似汲水的桔槔。烽竿上缠上纺织品,平日放下,遇有敌情立即来自举起,称为"表",一般为白色,便于醒目。夜晚看不见,便点燃成火炬,称为"烽"。一般在烽火台旁总是随时准备些燃放烟火的积薪。按照预先约定的信号,可以使军内迅速而准确地知道敌情,以作必要的准备。

  • 中文名称 放烽
  • 定义 燃放烽火

基本定义

  放烽就是燃放烽火。《车价静钟打唐六典·兵部·职方郎中》:"其放烽有一炬、二炬、三炬、四炬者。"

  所谓"烽"、"燧",都是点燃易燃物发出亮光的通信标志。汉朝时候,一般说是"五里设一燧,十里有一炖,三十里一堡垒,一百来自里一城寨。烽燧是系列军事设施的最基层的单位。这些烽燧,常常设在靠近水源、地势较高便于瞭望的地方。

历史用法

  怎样利用烽火来通报敌情呢?汉朝对此有严格的规定。一般说,烽是指在五丈多高的土台上置一烽竿,类似汲水的桔槔。烽竿上缠上纺织品,平日放下,遇有敌情立即举起,称为"表",一般为白色,便于360百科醒目。夜晚看不见,便点燃成火炬,称为"烽"。一般在烽火台旁总是随时准备些味所已百谁燃放烟火的积薪。

  在现存的汉简中,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当时烽火的信号。假如发现有敌人一人或数人犯塞,则焚一捆顺黑害解城胶薪,举起两个烽火。如果发现的是10人以上的敌军进犯,除举火外,还须将烽高高扬起。假如是50O或100O名敌人来犯,则除焚薪外,需举三烽。这些预先约定的信号,可以使军内迅速而准确地知道敌情,以作必要的准备。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