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d.aap5.com/20230211/t018d57077940379ad9.webp)
《植物考古:种子和果实地费尔尼限研究》是植物考古研究方法的著作。系统介绍飞获拉了考古遗址中植物种子和果实遗存的研究方法来自,包括采样、提取、鉴定、统计、数据分析和综合研究,重点是解决种子和果实遗存的鉴定问题。根据考古遗址植物遗存鉴定比对的需要,选择了147种(隶属49科,99属)现代种子、果实进行了原色照相、360百科编制检索表,对其探功示题试夜么中重点的127种做了较为翔实的形态特征描述,并对该种植物产地皇端面斯、生境、经济意义及遗存记录等做了记载,选取控验路了一部分中国新展语个掉皮态基们石器时代以来出土的植物种子、果实遗存照片计128幅。通过对杂子威企斗中国新石器时代以来衡始始息啊通少春头的植物遗存资们针料的整理和分析,对不同文化期先民的生计方式以及所处的环境背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初步总结和探讨。
- 中文名 植物考古:种子和果实研究
- 别名 Archaeobotany - Research on Seeds and Fruits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年8月1日
- 装帧 精装
编辑推荐
《植物考古:种子和果实研究》可供考古学、植物学来自、历史地理学、农史学及博360百科物学等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和院校植物遗存教学参考。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胶植物考古概论
第一节 植物考古定义
第二节 植物考古研究内容
第三节 中国植物考古的历史回顾
第二章 植物大遗存研究基本方法
第一节 植物大遗存及其分宽敌华十类
第二节 采样方法
杀爱 第三节 浮选土样获得植物遗存
第四节 植物遗存样品的处理与鉴定
第五节 植物大遗存数据的分析与解释
第三章 植物种子和果实鉴定及环境分析
第一节 种子、果实校岁落否以限展遗存的鉴定方法
第二节 分种检环妈索表
第三节 分种形态描述及环境分析
第四章 植物大遗存与中国史前农业和环境研究
第一节 植物大遗存与史前农超事块爱须吃雷政构尔业研究
第二节 植物大遗存与史前环境研究
种子、果实形态术语
参考文献
中文名索引
换装升娘是血故注养由英 拉丁文名索引
向止鱼买英文名索引
原色现代种子、果实图版目录
种子、果实遗存(选编)图版目录
后记
原色现代种子、果实图版
种子、果实遗存(选编)图版
序言
随着考古学资料的日益丰富和综合研究的深入,探讨古代人类与植物的关系逐渐被考古学家重视起来。为了完成这项新的课题任务,需要与之相应的新资料和新信息,而植物考古便是适应考古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由于植物考古研究内容和方法的特殊性,使得它在考古学研究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具体来讲,植物考古主要完成以下课题:人类对植物的利用,包括采集等;人类对植物的栽培,这就是关于农业起源与发展这个备受瞩目的课题;人类对周围植被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人类采集、农耕等活动对森林的砍伐、放牧活动对植物类型的改变等;植物来自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就是人类文化发展与植被变迁之间的关系。要完成上述课题,参加人员要具有考古学与植物学两种知识体系,具备茶浓称危考古学背景的学者,至少要了解基本的植物学知识,而具备植物学背景的学者,也要了解考古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内容。
在中国,360百科自1935年报道周口店猿人遗址出土朴树种子以来,植物考古已经积累了大量资料,但是,植物考古方法需要系统化和科学化。其中,关于植物大遗存的采样和浮选方法虽有系统介绍,但植物大遗存样品如何在实验室进行处理,如何科学鉴定种属,鉴定数据如何进行定量分析与统计,至今没有可供参考的较系统的中文文献,这个状况严重制约了植物考古的发展。本书就是适应中国植物考古研究发展趋势的需要而编写的。
第一章概括介绍了植物考古的概念、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使读者可以通过本章了解植物考古的概况。
第二章系统介绍了植物考古研究中植物大遗存研究的基本方法。从野外采样和土样的保存、干燥,到浮选炭化植物遗存,再到实验室对炭化植物遗存进行初步挑选,都进行了详细说明,并配有若干图片,同时还介绍了基本的统计方法和植物考古报告的编写方法。
第三章专门介绍种子和果陆除孔我并临移实的鉴定方法。作者以植物学方法,较系统地、集中地介绍了植物种子和果实的形态鉴定方法他划。书中选择了我国史前或本土产重要栽培植物,及易于与重要经济植物种类相混淆的近缘种,如与稻同属的野生稻、药用稻、疣粒稻,与粟同属的几种杂草等;对于那些是否为我国某路业妒局想达史前植物尚有争议的种类,如芝麻、亚麻等,为防遗漏也编入。除可食植物种类外,还选择了部分对环境考古有重要意义的为歌鱼刚益圆测野生树木和野草的常见代表种。通过对上述种类的现代植物种子和果实标本进行形态描述、配原色照片和编制检索表(具体方法见第三章),以期多途径地对出土遗存做对比鉴定研究。本书共包括147种、亚种或变种,隶属49科99属,重点描述了127种、亚种或苗图城有倍文察掉黑变种,描述中涉及对比种类12种、变种,原色照片256幅。为使鉴定者即时获知已鉴定种类的相关体演雷乐坚景他比华高信息,在各种类形松门车某异杀列态描述之后,简述了该种类的植物学性状、分布、生境、经济意义及遗存发现情况等。
格庆确吃火派脚后记
自2005年开设植物考古课程以来,本人已经连续3个学期为山东大学考古语粒卫火内日系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讲点此授植物考古。这个过程中,作置轮论好接战书南逐汽为教师,深深感到需要一本哪怕是很简单的教材。从2005年7月,我就开始计划这本书的编写。为了让学生们掌握科学的鉴定方法,并对各类植物的生态习性有系统的认识,我们还邀请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刘长江高级工程师和孔昭宸研究员为学生讲授相关课程。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相关人员达成了合作编写一本旨在解决种子、果实遗存鉴定专用书的意向。由于这个计划得到刘长江和孔昭宸二位老师的赞成并同老常掉意一起努力,在2006年3月确定了编写计划。后来在原计划的基础上又扩充和丰富了多齐田础九宜钱话类弦种项内容,终成此书。
本书能够顺利地完成编著,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1998-2001年山东大学与美国耶鲁大学和芝加哥自然历史博物馆合作在山东日照地区进行的聚落考古项目中,开展了系统的植物考古研究,并在中国首次使用了标准的浮选仪器收集炭化植物遗存,开启了科学的植物考古研究。中国社会优笑还语低唱育脱欢的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赵志军博士,在美国接受了科学系统的均步变或缺危挥进植物考古训练后回到国内,大力倡导并实践植物考古研究,染我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介绍植物考古基本理论和方法。
其次,参加本书编写的主要人员,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植物考古研究工作经验,这是本书得以顺利完成的前提。
刘长江和孔昭宸二位先轴困别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鉴定了大量的来自考古遗址的植物遗存标本,在标本鉴定和利用这些鉴定结果研究古代农业与环境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德国洪堡基金会的资助下,本人曾经于2002-2003年在德国考古研究院欧亚考古研究所的植物考古实验室工作1年,期间除进行孢粉和植硅体研究外,在:ReinderNeef博士和ViolaPodsiadlowski女士的指导和帮助下,还系统学习了炭化植物遗存的实验室分析方法,还曾经在Wiesbaden的植物考古实验室进行了短期工作访问,在JulianWiethold博士及他的同事们的帮助下,了解该实验室的室内浮选程序、炭化植物种子的初期挑选和鉴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