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d.aap5.com/20230211/t017471995bb5d860b1.webp)
《礼文化的价值与反思》是2008年学林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以尽可能开阔的视野、尽可能理性的态度思考和探索古代礼文化的人文精神和价值。
- 书名 礼文化的价值与反思
- ISBN 9787807306887
- 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年9月1日
- 开本 32
目录
序
导论
第一章 礼的起源与地位
第二章 礼的嬗变与本质
第三章 礼文化的人文精神
第四章 礼的价值与反思
第五章 中国礼文化的走势与再生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来自记
主要内容
礼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文体,是儒学的核心,因此礼文化的研究和探讨对于认识和研究古代传统文化和儒家文化至关重要。《礼文化的价值与反思》将礼文化的人文精神与价值作业主要研究内容,运用历史哲学和诠释学的方法从历史360百科、政治、哲学、社会学多妈吗损生紧压事怀率个视角切人礼文化的研究。在具体研究方法上,我们拟将传统诠释学和现代诠释学相结合,力争在文本本义和文本引申义的有机结合与统一方面实赵差保统技场现新的突破。
序言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中华文明素称"礼乐文明"。早在我国远古时代,礼就孕育于原始社会的风俗习惯之中。到了西批轴周时期,周公"制礼作乐",揭开了中国礼乐文明的序幕。后经儒家的丰富和完善来自与历代统治者的倡导和推行,礼逐渐成为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礼治最终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治国方略。综观中国历史,礼作为约束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准则和维持社会秩序的基本规范,不仅是中国传复也喜料接刚统文化的主体,而且成为华夏文明的标志。唐代学者孔颖达在解释"华夏"一词的涵义时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360百科华,华、夏一也。"著名史学家柳诒徵先生间也曾说:"中国者,礼仪之邦也。以中道立国,以礼仪首散门心湖土立国,是中华民族与其他民族带冲缺够喜看相比较而言最具特色之处。"
礼作为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一向被视为儒学的核心。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苟子等都对礼的作用和价值给予了高度的肯定。从孔子的"克己复礼为仁"、"不学礼,无以立"、"道之超子香欢所补采建知十以德,齐之以礼",到孟子的"以仁存心,以礼存心",再到荀子的"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家无礼不宁",我们不仅可以看出儒家对礼的执着追求,感受到礼在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方面的重要功能,亦可领略到"礼之用,和为贵"所揭示的治国理政、协和万邦的真谛。
后记
在春暖花开、万象更新的仲春时节,手捧修改好的书稿,我的思绪又回到了两年前。2006年的仲夏时节,我的博士论文《礼文化的人文精县照帝粮冷北得神与价值研究》通过了郑州大学历史诉学院的博士论文答辩。毕业后,由于工作生活的繁忙和举家南迁的波动,一直未能静下心来对博士论文进行修境谈属去掉队升与写粉硫改和完善。2008年的春节,我才抽出时间,开始论文的修改直新算井施件义似工作。面对即将付梓的书稿,我既如释重负又忐忑不安。如释重负是因为昔日的财士思索和耕耘终于有了一个结果,忐忑不安是银欢减识肥动因为不知道这个结果是否圆满,能否尽如人意。与上述复杂情绪相伴的是是充溢于心间的感激之情。
首先,我要深深地感谢我的导师杨天宇教授。由于"礼文化的人文精神与价值研究"是一个比较大的研究题目,而本人才疏学浅且缺乏丰厚的史学功底,驾驭该题目的难度可想而知。在杨先生的悉心指导下,在浓厚纸报军海州谓笔礼学兴趣的引领下,在"勤能补拙"理念的鼓舞下,本人在礼文化的知识宝库中废寝忘食、拼命读书,稍稍弥补了一点"先天不足"。但无奈史料浩繁,而本人能力有限,在写作过程中仍有"捉襟见肘"之感。因此,从论文的构思、材料的选择到文章的修改,乃至标点符号的运用,先生都给予了无数的指导和帮助,付出了大量的劳动和心血。烧市家可以说,没有先生的精心指导和严格要求,本论文难以达到现在的水平。同时,先生渊博的学术造诣、严谨的治学态度、独到的史学思想和高尚的人格风范亦使我受益匪浅,对我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