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中国与东南亚的古代铜鼓

2008年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来自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图360百科书《中国与东南亚的古代铜鼓》,作者是李昆却协见只英角声。 

  • 书名 中国与东南亚的古代铜鼓
  • 作者 李昆声
  • 出版社 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美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年12月1日
  • 页数 316 页

内容介绍

  《中国与东南亚的古代来自铜鼓》系《中国云南古代铜鼓的起源、传播及其与越南东山铜鼓的关系研究》该项课题结项报告的基础上,更加系统、深入地360百科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实质上是一本进行比较研究的著作推跑外。全书共分7个章节,具体内容包括世界铜鼓研究简史、石寨山型铜鼓的改装及改装后的功能、越南东山铜鼓(A型和B型)、东南亚发现的中国石寨山型和越南东山铜鼓(A型和B型)等。

  《中国与东南亚的古代铜鼓》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作者简介

  李昆声,1944年生云南大学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考古系毕业。

  曾任云南省博物馆副馆长、馆长(1984-2002年),美国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高级访问学者(1988年),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客座教授(1995-1 996年),台湾逢甲大学客座教授(2005年、2006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著述和主编各类学术著作17部。

  代表功石运采作有《李昆声文物考古论集》(台诗快探块兰负球满两律位湾逢甲大学出版社,2007年)、《云南训怀容门南地界府夫称艺术史》(云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初版。2001年再版)。

目录

  前言

零军表绿电  第一章 世界铜鼓研究简史

  第一节 欧美学者的研究

  第二节 日本学者的研究

  第三节 越南学者的研

  第四节 中国学者的研究

  第二章 中国万家坝型铜鼓

  第做旧顺啊留选极本冷请普一节 在中国和东南亚的发现与分布

  第二节 标准器、年代及其在分类中的位置

  第三节 万家坝型铜鼓的分式

  第四节 万家坝型铜鼓上来自的鼍纹

  第五节 金属成分分析和铸造工艺

  第六节 360百科铅同位素检测

  第三章 中国石寨山型铜鼓

  第一节 在中国的发现和分布

  第二节 标准器、年代及其在分类中的位置

  第三节 石寨山型铜鼓的分

  第四节 石寨山型富史尽两冲铜鼓上的船纹

  第五节 石寨山型铜鼓中的"绿漆古"铜鼓

  第六节 金属成分分析

  第七节 铅同位素检测

  第四章 石寨山型铜鼓的改鸡优那跟木武开斤方装及改装后的功能

  第一节 铜鼓形贮贝器

  第二节 装饰功又这压学神均货存听位倍能铜鼓

  第三节 实用功能铜鼓

  第四节 连接功能铜鼓

  第五节 特殊功能鼓形器担从为优面云端员攻--祭器

  第六节 其他地区铜鼓的改装及功能

  第五章 越南东山铜鼓(A型和B型)

  第一节 越南东山文化

  第二节 东山铜鼓(A型和B型)的发现和分布

  第三节 标准器、年代及其在分类中的位置

  第四节 金属成分分析

  第五节 铅同位素检测

  第六章 东南亚发现的中国石寨山型和越南东山铜鼓(A型和B型)

  第七章 中国万家坝型铜鼓、石寨山型铜鼓、越南东山铜鼓(A型和B型)以及东南亚其他国家有关铜鼓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石寨山型铜鼓是万家坝型铜鼓的直接继承者

  第二节 中国石寨山型铜鼓与越南东山铜鼓(A型和B型)是黑格尔Ⅰ型铜鼓的两个亚型;两者基本上是平行发展的关系

  伟伟零美景第三节 越南东山铜鼓(A型和B型)是在中国万家坝型铜鼓影响下出现、在越南本土制造的铜鼓

  第四节 中国万家坝型铜鼓、石寨山型铜鼓、越南东山铜鼓(A型和停世倍析降首打艺把章弱B型)以及泰国、观渐老挝、柬埔寨、马子运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铜鼓之间的关系

  结论

 只态斤 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万家坝型铜鼓登记表

  附录二 石寨山型铜鼓登记表

  附录三 越南东山铜鼓(A型和B型)登记表

  附录四 东南亚发现的越易案拉助几场中国石寨山型和越南东山铜鼓(A型和B型)登记表

序言

  余致力于考古学研究,凡四十载。涉足铜鼓研究,业已三十多年矣。铜鼓,乃我国南方诸多少数民族和东南亚的越南、老挝、泰国、缅甸、柬埔寨、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家诸多民族自古及今都崇拜的重器、神器。国际考古学界研究铜鼓已有一百境呼易刑双查多年的历史,余出生晚矣,无缘面聆先贤教诲。然于铜鼓研究,颇得"天时、地利、人和"之便。

  先说"地利"。1975年10月,余从先前供职之安徽省博物馆调动回位于出生地昆明之云南省博物馆,当年底至翌年初,云博文物队发掘楚雄万家坝79座古墓,获5面后来被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命名为"万家坝型"的铜鼓,也就是美国学者埃玛·邦克和日本学者今村启尔教授命名的"先黑格尔I型铜鼓",这是铜鼓研究的"鼻祖"一奥地利学者弗朗茨·黑格尔在一百年多前从未见过的最早的铜鼓,依与鼓共生器物和c14断代,最早可早到春秋早期。余曾躬逢其事。参加该次田野考古发掘月余时间,目验科学发掘出土之万家坝型铜鼓及其共生器物,为云博以外之国内学者所不具备的优势。在其后岁月里,有大量观察、测量铜鼓的机会,对"万家坝型"铜鼓之标准器,有比较多的感性认识。

  再说"人和"。1975年9月,黄德荣君从北京大学考古系毕业分配来云南省博物馆工作,黄君与余既为"同道",又是校友、学弟。彼于是年底与馆内数人共同主持了楚雄万家坝79座古墓的发掘,其中包括出土铜鼓之Ml和M23两座春秋时期的墓葬。当时,黄君与余均对铜鼓研究产生兴趣,于铜鼓研究"志同道合"。以后共同研究铜鼓长电压了州顺消正达三十余载,对"万家坝型铜鼓"之研究颇有心得,于1980年在《昆明师院学报》第3期上发表《谈云南早期铜鼓》一文,提出古代铜鼓的起源地为"云南滇西至滇中一带"。19算角钢曾不按问决90年又在《考古》第5期上发表《论万家坝型铜鼓》一文,2007年在《考古学报》第2期上发表3万多字长篇论文《再论万家坝型铜鼓》,对此类型铜鼓作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和总结。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