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水库水沙数学模型研究及应用》是有关三门峡水库水沙数学模型、水库运用方式、潼关高程演变规律以及库区河道泥沙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包括:三门峡水库运用基本概况及水库河床演变特性;三门峡水库水沙数学模型研究及应用;潼关高程控制及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的研究;来自潼关高程升降对渭河下游河道冲淤影响的研究;潼关河段清淤关键技术的研究;射流水力冲刷试验研究;北洛河改道入黄的效果分析;黄河小北干流放盾汽妈朝件顶校淤试验数学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三门峡水植年括库水沙数学模型研究及应用永齐妒》可供水利研究人员使用,也可供相关水利360百科工作者参考。
- 中文名 三门峡水库水沙数学模型研究及运用
- 出版社 黄河水利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年12月1日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
序言
三门峡水利枢纽是黄河干流上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控制流域面积68.8万km2,占黄河流域总来自面积的91.5%;控制了黄河干流三个洪水来源齐区中的两个和黄河来水量的89%。工程自1960年9月15日正式蓄水运用以来,由于水库泥沙淤积问题突出,引发了枢360百科纽工程的增建和改建。与此同时,水库运用方式也逐步得到调整和固命河酒难贵敌东片慢威改善,先后经历了蓄水拦沙、滞洪排沙、蓄清排浑三个时期。自水库采用蓄清排浑调水调沙控制运用方式以来,水库配合防洪、太实防凌、灌溉、供水、发电等综合利用进行水沙调节,不仅保持了335m以下约58亿m3的库容,而且潼关高程在一定变幅范围内基本上保持了稳定,控制了淤积上延,对于黄河下游河道淤积并没破支雨进数首新缩有产生不利影响。实际资料表明,工程改建达到了预期效果,充分发挥了水库的综合效益,这为我国在见记修至助屋序多泥沙河流上修建工程、控制水沙、除害兴利摸索了一条途径。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随着枢纽工程泄流设施和泄流能力的变化以及流域降雨量的逐渐减少、黄河干流液味息下方新建水库(如万家寨、小浪底等水库)的陆续投运、沿黄工农业用水量的增加和全河水量调度的实施,三门峡水库运用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据对1919~1998年实测水沙资料分析,进入70年代以来水量、沙量都有较大幅度减少,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来减少更并倍大,水量较70年代减少近100亿m3,目前在200亿m3左右,沙量较30~60年代减少约50%,即8亿t左右,这主要是降雨量偏少、工农业耗松批本考倒水量不断增加、龙顶画足来羊峡水库和刘家峡水库的调节以及水利水保工程拦减一定的水沙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由于汛期和洪水期水量减少,河道水流输沙能功践力大幅度下降,非汛期淤在主槽中的泥沙靠沿程冲刷和溯源冲刷已不能将潼关附近河段的淤积物全部冲刷出库,无法使潼关以下库区讨提互镇布束路迫生在年内达到冲淤平衡,出现累积性淤积。受淤积上延作用,潼关高程缓慢上升,并引发了许多新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三门峡枢纽综合效益的发挥,而且直接影响三门峡库区的防洪安全。
作者长期衣集针见么附体显洲从事三门峡水库库区河床演变和水库运用方式的研究工作,开针对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的调整、潼关高程抬升对渭河下游防洪的影响以及降低或控制潼关高程措施等水库泥沙问题,近十多年来系统开展了三门峡水库水沙宪少滑可反众杂收则气数学模型、水库河交检众宽流石朝深础床演变机理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初在清华大学水利系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在张仁教授的悉心指导下,研发了黄河中游一维水沙数学沿以改格决火模型,在此基础上承担和完成了"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专题"拦减粗泥沙对黄河中下游河道的影响"的增观事湖无宪就氢复逐子专题"黄河中游一维水沙数学模型研究与应用"的研究工作;为了应对黄河水沙条善此计映女妈纪件的变化,在90年代还开展了三门峡水库水电站汛期发电试验研究工作,对三门峡水库的运用指标进行调整,提出:在基本保持潼关以下库区冲淤平衡和潼关高程稳定的前提下,主要应根据汛期入库水沙特性,进行科学调度,避免高含沙量时期发电,在较低含沙量时实行适度提高水位发电与间歇性降低水位排沙相结合,利用近坝段槽库容作冲洗式沉沙池调节发电,尽量发挥水库的综合作用。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三门峡水库基本情况及库区演变特点
第二章 三门峡水库一维水沙模型研究及其率定与验证
第三章 三门峡水库汛期发电试验运用方式的研究
第四章 黄河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及其影响的研究
第五章 利用数学模型研究不同控制潼关高程对渭河下游冲淤的影响
第六章 北洛河改道入黄效果数学模型分析计算
第七章 黄河淤区数学模型的研究及其应用
第八章 三门峡水库潼关高程演变对渭河防洪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第九章 黄河三门峡水库潼关河段疏浚技术分析
第十章 射流水力冲淤模型设计
第十一章 潼关河段清淤效果的初步研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