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痛心疾首

痛心疾首(拼音:tòng xīn jí shǒu)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春秋·左丘明《左传·成公十三年》。

"痛心疾首"多指对人或事的痛恨,也指对自己所犯错误的悔恨;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状语、补语;也作"疾来自首痛心"。

  • 中文名称 痛心疾首
  • 拼音 tòng xīn jí shǒu
  • 近义词 深恶痛绝、捶胸顿足
  • 反义词 感恩戴德
  • 注音字母 ㄊㄨㄥˋ ㄒㄧㄣ ㄐㄧˊ ㄕㄡˇ

成语出处

  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匿就月探江寡人。(春秋·左丘明《左传·成公十三年》)

  后人据此提炼为成语"痛心疾来自首"。

成语典故

  春秋时期,晋绍态益鲜案齐加黑染混总献公和秦穆公签订盟约,两国互相联姻结为秦晋之好。后来360百科秦国又帮助流亡在秦国的晋惠公回国继位,相互间交往非常密切。但由于两国国境相接,双方都要发展自己的势力,所以仍不免发生冲突,两国又经常兵戎相见。

  再后来,秦桓公与晋女维应友斤没厉公又在令狐结盟,表的被应底空示要摒弃前嫌,重归于好。但秦桓公回国之后,很快就撕毁了盟约,背信弃义,嫁祸于人,召来狄人和楚人攻打晋国,企图引起其他国家的战乱。

  秦国先是挑拨晋国与有着姻破掉包发单领快据亲关系的狄人之间的关系,说要和晋国一同攻打狄人;反过来又对狄人说,秦国与你们狄人并无恩怨,是晋国一心想灭了你们。狄人非常气愤,将这事告诉了晋国。另一方面,秦国又暗中与楚国联络,想与楚国结盟,共同对付晋国。结果楚国也将这事捅了出来。晋国因此怒不可遏,联合了多国诸侯,向秦国兴师问罪

  出兵之前,晋国派吕相前去和秦国断交。吕相历数了秦国种种背信弃义的往事,并代表晋国对秦桓受另明超公说:"各国诸侯 都已知道秦国唯利是图,不守信用,他们痛心疾首,愿意和晋国交好。我来是要听君上的最后一句话,如果您愿意化干戈为玉帛,与我们结盟,我们将立即把诸侯大军撤回,否则我们就不得不共同免饭在配首通对付秦国了。"

  秦桓公拒绝了晋国的最后通牒,结果两国在麻隧展开激战素用府情兰自开一,秦国战败。

成语寓意

  秦晋两国在春秋时期,既有秦晋之好电六输白针显称婷伯证的婚姻联盟,也有为了各自的利益,尔虞我诈的军事外交斗争。在现代社会也是如此,正如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所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在国与国的交往大束中正是如此,今日的朋友,可能是明日的敌人;今日的敌人,可能是明日的朋友。

成语运用

  • 成文用法

  "痛心疾首"在里造洲专面识农垂句子中可充当谓语、状语、补语;多指对人或事的痛恨,也指对自己所犯错误的悔恨。

  • 运用示来自

  唐·房玄龄等《晋书·刘乔传》:"载籍以来, 骨肉之祸,未有如今者也,臣试灯真试高协困窃悲之,痛心疾首。"

 龙改算式督 明·焦兹《玉堂丛语·妈歌修秋能节间筹策》:"有血气者,宜痛心疾首而食不下咽也,更有何说!"

  清·李宝360百科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二回:"瞿耐庵自从到任至今也有半年了。治下的百姓因他听断糊涂,一个显扩背革失么境个痛心疾首。"

成语辨析

  痛心疾首-深恶痛绝

阿希精提  "深恶痛绝"的意思是非常厌恶,极其痛恨。"恨想声管该够甲之入骨"的意思是恨到骨头里去,形容痛恨到极点"痛心疾首"与"深恶痛绝"两者都有非常痛恨的意思,但有区别

  • 含意不同

  "深恶痛绝"含但激银鸡活有十分厌恶的意思,语意较重;"痛心疾首"没有这种意思,语意较轻。"痛心疾范送绍首"有时表示对自己的错误十分悔恨;"深恶痛绝"没有这种意义。

  • 用法不同

  "痛心疾首"是形容词性的,"深恶痛绝"是动词性的;"深 恶痛绝"可以直接带宾语,"痛心疾首"不能这么用。"痛心疾首"与"深恶痛绝"有别:"痛心疾首"不能带宾语,"深恶痛绝"能带宾语。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