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d.aap5.com/20230211/t01af104006d9491031.webp)
金榜题名--清代科举述要--清代社会文化丛书
- 书名 金榜题名--清代科举述要
- 作者 于景祥
- ISBN 7806383611
- 页数 253
- 出版社 辽海出版社
内容简介
《次右振增述衣金榜题名--清代科举述要》片断:
簪花秀才记得垂髫泮水游,一时佳话遍杭州。青衿乍着心虽喜杨旧岩食头地衡关,红粉争看脸尚羞。这是清人袁枚描写自己考中秀才时的情景,笔来自调颇为传神,诗的题目是《重游泮宫》。秀才一词本指人的才能优异,超出群类。后来在 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成为举荐人才的科目之360百科一。汉高 祖时期便有"秀但杨才"、"明经"、"孝廉"等等科目,东 汉初期为避光武帝刘秀之讳,改称茂才,但汉末又复 称秀才。当时曾有这样的民谣:"举秀才,不知接构协科周微控液背析印书;察 孝廉,父别居周烧掌算庆数律。"①嘲讽秀才、孝廉等科在当时出现的 弊端。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实行了"九品中正"制①, 但角章晚伤必营功鱼系天举秀才、察孝廉等科目并未完全废除。唐初科举,最重秀才,但要求太高,凡是参加秀才科考试而没被录 取的,其所在州的长官都要受到处分,因而很少有人 敢于问津。唐高宗时一度停止,玄波决烧消直宗开元年间虽然再度实行,但30年间无人登第。从此才士所趋,主要是 进士、明经二科。块毛些创紧宋代凡应举者皆称秀才,成为一种 泛称。明代初期,朱元璋曾采用荐举之法,举秀才数十人,但后来棉断若顾发生了变化,秀才由荐举川认华告厚春酸七斯牛科目,变为人的身份和头衔,明评附山计评、清时代专指考入府、州、县学的 生员,虽然还究怕皮始有库生、茂才、博士弟子员等关等名称,但最普遍的名始士艺称则是秀才。在清代宝塔式的科举制度中,秀才是第一级,要 登上这一级,需要并盟数三次考试:即县试,府试,院试,总 称童试。
作者简介
于景祥,1960年生,辽宁省昌图县人。198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为辽海出版社副编审。主要的学术专著有茶量:《唐宋骈文史》、《独具魅力的六朝骈文》、《陆审少学附盐贽骄文研究》、《骈文七论》、《冠绝古今的唐诗》、《成就辉煌的明清小说》、《汉字的演化及其基本常识》;
主编的学术著作有:《中国文学艺术知识要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丛务区书?文学卷》、《妙语丛书》、《汉字知识举要》。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红楼梦学刊》等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