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

《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是麦克尤恩的处女作与成名作。全书由八个短篇组成,分别从八个位于童年、青春期和青年等不同阶段的男性视角出发,以意识和潜意识交接地带急令早镇逐的经验为揭示对象,有时荒唐,有时伤感,有时温柔,有时骇人,有时魔幻,却都无限接近真实,接近每个人的内心。麦克尤恩素来擅长控转以冷静细腻的笔触打磨幽暗题材,赋予其精妙无双的质感。八个故事各如黑晶棱镜之一面,折射出日常生活中平来自凡人性所可能误陷的种种魔怔与梦魇。平地与深渊,生与死,真实与玄幻,伦常与变态之间的界限恍若蛛360百科丝般轻薄,看鱼源后令人或怅然或倒吸凉气,同时又觉得其魔力不可抗拒。以如此短薄篇幅,麦克尤恩却惊才遽现,征服了文坛。所录每一篇都可谓杰作,令人过目难忘。此书是阅读和了解这位天才作家的最佳切入点。

  • 中文名 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
  • 别名 First Love, Last Rites: Stories
  •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伊恩·麦克尤恩
  • 出版时间 2010年2月1日

编辑推荐

  余华长序导读

  潘帕倾力迻

  英国文坛大家惊世成名

  其人

  布克诸奖盈囊,诺奖亦已在望

  精妙文测沿笔与奇崛文思乃当世无双

  其书

  冷谑外壳,内暖深藏

  文坛黑色魔法师绝艳才情写尽青春张

  赵毅衡 苏童 格非 毛尖 张悦然联袂推荐

  麦克尤恩的八个短篇一口气读完了。我经常读到好书,可是让我如此策银输委点广另喜欢的书已经很久没有读到了。麦克尤恩在中国少为思酸就人知是不正常的,我相信他很快会引起中国读者的喜爱,我愿意为此而努力。

  --余华

  书中的八篇小说,在几个月中,我反复读了好几遍。重读,并不仅仅因为喜爱,而是不能确信抓住了小说中想要表达的东西。它们非常隐约,细微,像春天里和着花粉的尘埃。我必须一再诵读,这些收信人不明的情书。

  --张悦然

  来自麦克尤恩的虚构世界融合了德·基里科的城市画面荒凉迷梦般的特质和巴尔蒂斯360百科油画中奇异的情欲色彩。文字的垄沟中时有卧虎潜藏,诡异之事就那么若无其事,那么沉着地走出来。

  --《纽约时报》

  珍罕之书,为英国小说开辟了新方向。

  -弱形况顶于攻交层知-Encounte混犯民哪r

  他的作品精确,细腻,风趣,妖异,扰人。

  --《时代周刊》

  一位真正具有想象力的天才。

  龙克见纸维先--朱利安·巴恩斯

书评

心响测跑示先架未受培  伊恩·麦克尤恩后活边外复刚味县创太开遗症(节选)

  余华

  我第一次听到伊恩·麦克尤恩的名字是在十多年前,好像在德国,也可能在法国或者意大利,人们在谈论这位生机便旧画百苏松既传弦勃勃的英国作家时,表情和语气里洋溢着尊敬,仿佛是在谈论某位步履蹒跚的经典作家。那时候我三十多岁,麦克尤恩也就科清克静庆适且难望银杂是四十多岁,还不到五十。我心想这家伙是谁呀?这个年纪就享受起了祖父级的荣耀。

  然后开始在中国的媒体上零星地井织船国水百看到有关他的报道:"伊恩·候倒解序裂州殖早妒免据麦克尤恩出版了新书","伊恩·麦克尤恩见到了他失散多年的兄弟","伊恩·麦克尤恩的《赎罪》改编成了电影"…促房级阳山算跟判语提食…这几年中国的出版界兴致盎然地状位乙味用表异推出了伊恩·麦克尤恩的著名小说,《水泥花园》、《阿姆斯特丹》、《时间地看列企中的孩子》和《赎罪》。可是中国的文学界和读者们以奇怪的沉默迎接了这位文学巨人。我不知道问识致素诉策侵利约极题出在什么地方?也许麦克尤恩需山差势衣者普号威社解国要更多的时间来让中国读者了解他。现在麦克尤恩的第一部书《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正式出版,我想他的小说在中国的命运可以趁机轮回了。从头开始,再来一次。

  这是一部由八个短篇小说组成的书,在麦克尤恩27岁的时候首次出版。根据介绍,这部书在英国出版后引起巨大轰动。可以想象当初英国的读者是如何惊愕,时隔三十多年之后,我,一个遥远的中国读者,在阅读了这些故事之后仍然惊愕。麦克尤恩的这些短篇小说犹如锋利的刀片,阅读的过程就像是抚摸刀刃的过程,而且是用神经和情感去抚摸,然后发现自己的神经和情感上留下了永久的划痕。我曾经用一种医学的标准来衡量一个作家是否杰出:那就是在阅读了这个作家的作品之后,是否留下了阅读后遗症?回想起十多年前第一次听到麦克尤恩名字时的情景,我明白了当初坐在我身边的这些人都是"伊恩·麦克尤恩后遗症"患者。

  我感到这八个独立的故事之间存在着一份关于叙述的内部协议,于是《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一书更像是一首完整的组曲,一首拥有八个乐章的组曲。就像麦克尤恩自己所说的:"这些故事的主人公很多都是边缘人、孤独不合群的人、怪人,他们都是和我有相似之处。我想,他们是对我在社会上的孤独感,和对社会的无知感,深刻的无知感的一种戏剧化表达。"然后麦克尤恩在《立体几何》凝聚了神奇和智慧,当然也凝聚了生活的烦躁,而且烦躁是那么的生机勃勃;让《家庭制造》粗俗不堪,让这个乱伦的故事拥有了触目惊心的天真;《夏日里的最后一天》可能是这本书中最为温暖的故事,可是故事结束以后,忧伤的情绪从此细水长流;《舞台上的柯克尔》的叙述夸张风趣,指桑骂槐。麦克尤恩让一群赤裸的男女在舞台上表演性交,还有一个人物是导演,导演要求小伙子们在表演前先自己手淫,导演说:"如果给我见到勃起,就滚蛋,这可是一场体面的演出";《蝴蝶》里男孩的犯罪心理和情感过程冷静的令人心碎;《与橱中人对话》看似荒诞,其实讲述的是我们人人皆有的悲哀,如同故事结尾时所表达的一样,我们人人都会在心里突然升起回到一岁的愿望;《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是没有爱情的爱情,没有仪式的仪式,还有随波逐流的时光。麦克尤恩给这些无所事事的时光涂上夕阳的余辉,有些温暖,也有些失落;《伪装》是在品尝畸形成长的人生,可是正常人生的感受在这里俯拾即是。

  这就是伊恩·麦克尤恩,他的叙述似乎永远行走在边界上,那些分隔了希望和失望、恐怖和安慰、寒冷和温暖、荒诞和逼真、暴力和柔弱、理智和情感等等的边界上,然后他的叙述两者皆有。就像国王拥有幅员辽阔的疆土一样,麦克尤恩的边界叙述让他拥有了广袤的生活感受,他在写下希望的时候也写下了失望,写下恐怖的时候也写下了安慰,写下寒冷的时候也写下了温暖,写下荒诞的时候也写下了逼真,写下暴力的时候也写下了柔弱,写下理智冷静的时候也写下了情感冲动。

  麦克尤恩在这些初出茅庐的故事里,轻而易举地显示出了独特的才能,他的叙述有时候极其锋利,有时候又是极其温和;有时候极其优雅,有时候又是极其粗俗;有时候极其强壮,有时候又是极其柔弱……这家伙在叙述的时候,要什么有什么,而且恰到好处。与此同时,麦克尤恩又通过自己独特的文学,展示出了普遍的文学,或者说是让古已有之的情感和源远流长的思想在自己的作品中得到继续。什么是文学天才?那就是让读者在阅读自己的作品时,从独特出发,抵达普遍。麦克尤恩就是这样,阅读他作品的时候,可以让读者去感受很多不同作者的作品,然后落叶归根,最终让读者不断的地发现自己。我曾经说过,文学就像是道路一样,两端都是方向。人们的阅读之旅在经过伊恩·麦克尤恩之后,来到了纳博科夫、亨利·米勒和菲利普·罗斯等人的车站;反过来,经过了纳博科夫、亨利·米勒和菲利普·罗斯等人,同样也能抵达伊恩·麦克尤恩的车站。这就是为什么伊恩·麦克尤恩的叙述会让我们的阅读百感交集。

  我的意思是说,当读者们开始为麦克尤恩的作品寻找文学源头的时候,其实也是在为自己的人生感受和现实处境寻找一幅又一幅的自画像。读者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在阅读一部文学作品的时候,唤醒自己过去阅读里所有相似的感受,然后又让自己与此相似的人生感受粉墨登场,如此周而复始的联想和联想之后的激动,就会让儿歌般的单纯阅读变成了交响乐般的丰富阅读。

  什么是伊恩·麦克尤恩后遗症?这就是。

  最初和最后之间

  毛尖

  潘帕译了《芒果街上的小屋》,我就成了他的粉丝,所以,拿起《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一大半倒是因为潘帕,他的译笔表达了:青春。早泄。灵感。普遍。暴烈。温柔。梦幻。深渊。

  呵呵,你一定发现了,这些词汇,不就是《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的关键词吗!可是,让我再坚持一下,这八个短篇也可以说是潘帕的故事,因为首先,麦克尤恩的这个处女短篇集,还没有形成《赎罪》那种后英国风格,倒是译者的风格比作者的口吻更统一;其次,八个短篇,全部是从青少年的男性视角出发,几乎是每一个少男都会做的梦,温柔也好,恐怖也好,可以和所有人的处男时代对话,要是允许想象,潘帕的青春期也可以这样疯魔又伤感。

  这么说,既不是要赞美译者,也不是要奚落作者,我想说的是,看完这八个短篇,最大的感受是,青春,与其说是一种题材,不如说是一种体裁。在这个体裁里,诱奸显出了天真,乱伦包藏了欢乐,杀人展示了才华,性爱混杂了幽默,所以,麦克尤恩的虚构世界,怪力乱神的一面解释了斯蒂芬金的恐怖,卧虎藏龙的腔调却是对亨利米勒的调戏,其中,我们也能一目了然地追踪出他的二十岁读物,包括一个自卑的卡夫卡,一个希区柯克状态的弗洛伊德,以及一个温柔甜蜜颓丧又变态的托马斯曼。

  这个体裁决定了二十七岁的麦克尤恩还无力于自我塑造,他在两极间奔走,既钟情于最初的爱情,又迷恋最后的仪式,而庞大的介于最初和最后的"中年期",这个作为另一种体裁的"中年期",还要等待另一个二十七年。

  作为英国文学的保守爱好者,我自己一直不特别对麦克尤恩感兴趣,比如说他这部成名作,透着欧洲大陆和美国文学的时髦痕迹,反而牢牢地压抑了母国中最细腻激情的那一支血脉,比如弗吉尼亚沃尔夫代表的传统。不过,看完这八个短篇,回思他后来的《阿姆斯特丹》《在切瑟尔沙滩上》,才真正感到一个国家的文学传统可以多么强悍,这不,当年那个要反出英国传统的"恐怖伊恩"最后不是乖乖地抒情地回到了奥斯汀身边,他老鸟回巢,虽然嘴里谈的还是索尔贝娄,但斯蒂芬金这些影子都进了字纸篓。

  现在,他白衬衫,休闲裤,脸上是大英帝国的落日余晖,这百分百的英国仪式让他自己感动,想到"那年我十二岁"这个处子句式,对自己的处女作涌起很多柔情。

  长大就发生在那一刻

  张悦然

  这是一篇迟迟没有动笔的书评。因为我一直希望把它写得别致而又生机勃勃,才能与这本伊恩二十七岁的处女作相配。

  书中的八篇小说,在几个月中,我反复读了好几遍。重读,并不仅仅因为喜爱,而是不能确信抓住了小说中想要表达的东西。它们非常隐约,细微,像春天里和着花粉的尘埃,我感到鼻子耸动,阵阵发酸。这是少年时代的气味,并不陌生,因为它还没有离开我太久。少年时代,对于迥异的两个人,却似乎是相通的。有一种属于青春期的特殊语言,飞掠过国籍和岁月的围墙,散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所以,麦克尤恩打动了我,毫不费力。可是,就像永远也无法捕捉那个少女时代的我,究竟想说和想要的是什么一样,我始终不能保证,自己明白了《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中的男孩们的心绪。我必须一再诵读,这些收信人不明的情书。

  《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这个短篇小说的主角,是一只疯狂老鼠,以及一对冷冰冰的小情侣,还有一个配角不能忽略,就是那个精力旺盛的表弟。小说里写的,是一段非常奇怪的初恋,既不热烈,也不欢快,如果不是老鼠和表弟连番捣乱,它也许会沉闷得让所有读者睡过去。难道这就是我们最初的爱情吗?可是,也许我们应该更坦诚一点,把初恋的果实,剖开来看一看。将美好、纯洁、热烈等一层层的叶片和果皮剥去,我们得到一枚非常娇嫩的白色果核。它是那么敏感而脆弱,哪怕没有风,不被触碰,只是裸露在空气里,也会迅速萎黄变质。所以墙角一只老鼠发出的声音,也足以惊扰到这份感情。老鼠作为一个强大的敌人,最终被消灭。然而他们的情感,也穿出了最初的青涩时期,进入一个崭新而成熟的阶段。在老鼠的葬礼上,同时埋葬的,还有那颗幼嫩的情感胚芽。结尾处,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年轻男人和一个年轻女人,他们将并肩面对前路未卜的生活。男孩对于长大,是有一些恐惧的。小说中有一段,是讲男孩去西瑟尔上班的地方接她,忽然感到她淹没在一群妇女当中,再也找不到。那些妇女穿着油腻的制服,抽着烟,匆匆忙忙地赶回家做饭。在男孩看来,她们代表着一种庸俗不堪的成人生活。可是不管怎么抗拒,他还是长大了。青春正在远逝,这是多么悲伤的事。

  在另一篇叫做《化装》的小说中,男孩的年龄还要更小一些。可是他却非常早熟。他正极力摆脱姨母给他套上的女人衣服,希望自己可以像一个年轻男子那样,走向自己心仪的姑娘,向她表白心迹。他战战兢兢地一步步走近他的女孩琳达。他们传递小纸条,他被邀请去她家玩,他们并排躺在一张床上……亨利对化装舞会充满了期待,因为他确信这将会使他和琳达的关系变得更亲密。他特意为自己买了一个面具,他以为戴上这个面具,他就不再是亨利,也可以就此逃离敏娜的监视。可是所有的人都能认出他,因为他是个孩子,完全不能混入成人之间的游戏。他也根本不懂得游戏的法则,化装的真谛。成人的化装,惟妙惟肖,他们因此可以钻进别人的身份里,纵情狂欢。而亨利的化装,是一个三十先令的简陋面具,一个滑稽的怪物。他被关在了成人世界的门外。而成人世界,是一条涨满欲望的大河,泛着腥恶的气味。小说的末尾,亨利有些喝醉了,看到的琳达正像从前的他那样,被敏娜污辱和伤害。这个琳达究竟是现实中的,还是他幻想出来的,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亨利在昏沉沉的酒意中,看清了成人的世界。

  让我们来看看书中其他的男孩们都在做什么。《家庭制造》中,十四岁的男孩在过家家的祥和气氛中,获得了首次性经验,从此跻身"人类社会的高级人群"当中;《夏日的最后一天》中,男孩在夏天的最后一次行船中,与可爱的胖姑娘珍妮永诀;《蝴蝶》中,蝴蝶是一个漂亮的谎言,在它迷幻的翅膀之下,男孩终于卸掉了阻塞在身体里的欲望,简则像一只小船,承载着那些粘稠的东西,驶向运河深处;《与橱中人的对话》里,那个一直被当作大婴儿养了十七年的男孩,躲进橱柜里,处理那点尴尬的欲望,他对自由不感兴趣,只是想着如何回到温暖而硕大的子宫;《立体几何》中的主人公则恰恰相反,他多么渴望自由,自由地在立体几何里游弋,现在他只是小试了一下身手,就成功地把妻子铲除掉了……

  几乎每一篇小说,都是一条明晰的界线,它锋利地辟出两个对立的世界,少年与成人,暧昧与清晰,天真与世故,孱弱与茁壮。我们看到一个个男孩助跑,加速,纵身跨过了那条界线,然后,他们没入缓缓移动的人群,消失不见。我们的视野里,是一帧凝固了的风景,像麦克尤恩不断提起的那样:一个夏日将尽的傍晚,河水在脚下流过,小船载着被肢解的童年记忆,漫无目的地驶向远方。天空中的余晖支离破碎,宛如被刺破的童贞。在这个隆重的仪式上,没有人哭,没有人笑,到处是一片静悄悄。仁慈的时间停下脚步,多给我们几分钟用来默哀,随后,它又马不停蹄地上路了。

媒体推荐

  麦克尤恩的八个短篇一口气读完了。我经常众个田充控烟越读到好书,可是让我如此喜欢的书已经很久没有读到了。麦克尤恩在中国少为人知是不正常的,我相信他很快会引起中国读者的喜爱,我愿意为此而努力。

  --余华

  书中的八篇小说,在几个月中,我反复读了好几遍。重读,并不仅仅因为喜爱,而是不能确信抓住了小说中想要表达的东西。它们非常隐约,细微,像春天里和着花粉的尘埃。我必须一再诵读,这些收信人不明的情书。

  --张悦然

  麦克尤恩的虚构世界融合了德·基里科的城市画面荒凉迷梦般的特质和巴尔蒂斯油画中奇异的情欲色彩。文字的垄沟中时有卧虎潜藏来自,诡异之事就那么若无其事,那么沉着地走出来。

  --《纽约时报》

  珍罕之书,为360百科英国小说开辟了新方向。

  --Encounter

  他的作品精确,细腻,风趣,妖异,扰人。

  --《时代周刊》

  一位真正具有想象力的天才。

  --朱利安·巴恩斯

作者简用指五两微

  伊恩·麦克尤恩,1948年生,英国当代著名作家。1975年以处女作短篇小说集《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成名,并获次年毛姆奖。此后佳作不断,迄今已出版十几部既畅销又获好评的小说,并荣获过包括布克奖在内的多项文学大奖,也是今后诺贝尔文学奖的大热人选。

  潘帕,生化学博士后,后弃研从实业,闲时读书,著有《虚构即真实》博客一处,并译有《芒果街上的小屋》、《神谕之夜》、《圣诞忆旧集》和《沉溺》。

目录

  立体几何

  家庭制造

  夏日里的最后一天

  舞台上的柯克尔

  蝴蝶

  与橱中人的对话

  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

  化装

序言

  我第一次听到伊恩·麦克尤恩的名字是在十多年前,好像在德国,也可能在法国或者意大利,人们在谈论这位生机勃勃的英国作家时,表情和语气里洋溢着尊敬,仿佛是在谈论某位步径消专加轴用练硫衡设雷履瞒跚的经典作家。那时候我三十多岁,麦克尤恩也就是四十多岁,还不到五十。我心想这家伙是谁呀?这个年纪就享受起了祖父级的荣耀。

  然后开始在中国的媒体上零星地看到福水愿宜调愿件有关他的报道:"伊恩·麦克尤恩出版了新书","伊恩·麦克尤恩见到了他失散多年的兄弟","伊恩·麦克尤恩的《赎罪》改编成了电影"……这几年中国的出版界兴致盎然地推出了伊恩·麦克尤恩的著名小说。

  《水泥花室诗浓医园》、《阿姆斯特丹伤济将》、《时间中的孩子》和《赎罪》。可是中国的文学界和读者们以奇怪的沉默迎接了这位文学巨人。我不知道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也许麦克尤恩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让中国读者了解他。

文摘

  面的墙壁推分。我本能地用手捂住脸抵挡玻璃四溅。等睁开眼,我听见自己说: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那是我曾祖父的。"在碎玻璃和福尔马林蒸腾引章种则布补的臭气之间,尼科尔斯船长垂头丧气地横卧在一卷日记的封皮上,疲软灰暗,丑态毕露,由异趣珍宝变作了一具可怖的亵物。

  "真血于香作保项可怕。你为什么要这样做?"我又说了一遍。

  "我要去走走了。"梅茜答道,这一次她狠狠地摔门而去。许久,我呆坐在椅子里没有动弹。梅茜摧毁了一制率纸情件对我极具价值的物品。在他生前曾经矗立在他的书房,而今一直矗立在我的书房,把我的生命和他连结在一起。我从腿上捡起几块玻璃碎片,盯着桌子上那段一百六十年前另一个人的身体。盯着它,我想到那些曾经拥塞其中不计其数的小精虫。我想象它曾去过的地方,开普敦、波士顿车试营想证变志心、耶路撒冷,被裹在尼科尔斯船长黢黑腥臭的皮裤里周游世界,偶尔在挤挤搡搡的公共质带米防降建草孩殖场所掏出来撒尿,才令证互条条村冲曾音钢见到炫目的阳光。我还想象它触摸过的一切,所有分子,在海上寂寞相思的长夜里尼科尔斯船长摸索的双手,那些年轻的姑娘以及色衰的娼妓们湿滑的阴道,她们的分子一定保存至今,还有那从切普赛街飘到莱切斯特郡。的一粒细小尘埃。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