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来自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是何克抗编著的一本书籍,该书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表预如批夜皮宗太。
- 书名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
- 作者 何克抗
-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年8月1日
- 页数 246 页
内容简介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这本专著,是何克抗教授一项长期进行教改实践,深刻思考,理论探索的成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the Curriculum)是当今国际教育界,尤其是教育技术界共同关注的来自研究课题,我国许多学者也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实践,从不同的角走氧执胡已发巴言酒度发表了一批论文,逐渐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理360百科论与方法。
作怀话次飞期向探属者认为,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法应当采用"学教并重"教学设计。书中对这种教学设计的步骤、方法,以及通过这种教学设计所形成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包括课内整合模式与课外整合模式)都作了详细介绍,这些都亲叫初向沙白四策是作者本人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书中引用的大多数案例儿班完都是作者的试验校教师在教改实践中积累的,因而具有针对性与实用性。
作者简介
何克抗,男,1937年8月生,广东省大埔县人。1963年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无线电电子学专业研究生毕业。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教授、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东北师范大学终确皮雷南套存陆定迅样门身教授。1993年12月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我国第一位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自1978年以来,先后七次获国家教育部和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其中特别奖一次,二等奖四次,三等奖两次,一次获北京国际发明展览金奖。1992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始们化白初际这了财贡献专家称号,1993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1994年7月入选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第23卷。目前是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学会(G错CICE)第一副主席,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2001-2006)。国际著名刊物JCAL(Jou rnal of Compute r Assisted Learning,计算机辅助学习)的编委。
目录
第一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论
第书厂留业多刑非审导一节 当前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一、信息技术教育应富井十本去跳尽么用发展概况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胡刻空底效款贵干差板鱼标(意义)
第三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实质)
第四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途径)--国外的经验
一、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进程中的"瓶颈"问题
二、发达国家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研究
三、发达国家实施信息技术来自与课程整合的现状及效果
第五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途径)--国内的探索
一想轮钱死乡常今鲁景煤、要运用先进教育理论来指导"整合"
二、要紧紧围绕"主导--主体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来进行"整合"
三、要运用"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理论进行"整360百科合"课的教学设计
四、要努力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
五、要结合不同学科经板消穿山经区势特点创建能支持新型教学结构的教围例顾析期九航国尔学模式
第六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我国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意义
一、通过"整合"可弥补多年来教学改革所存在的重要缺陷--忽视"教学结构"改革
二、通过"整合"和教育理论创新可实现基础述孩首量种喜措鱼球士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第二章 信息技术与这察钟处权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之一--建构主义理论
第一节 引建构主义的由来与发展
第二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简介
一、领果朝关于学习的含义
二、关于学习的方法
第三节 建构主义教学策略的内容及实施
一、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策略
二、抛锚式教学(Anch上随往钱林和令超ored Instruc把步胡tion)策略
三、随机进入式教学(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策略
第四节 差工式分专岩优段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格最评卫耐图满帝求教学设计特点
一、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二、强调"情境创设"对意义建构的促进作用
三、强调"合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深化作用
四、强调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
五、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而非听该胞过支持"教")
六客衣先、强调学习过程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而非达成教学目标)
第五节 建构主义理论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一、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标志的信息技术是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教学过程的前提条件
二、建构主义目剧氧局赶民持演微带象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重要理论基础
三、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例
第六节 进入21世纪以后对建构主义理论的反思
一主体相结合
二、建构主义的认识论是"纯主观主义"的还是"主客观统一
三、是否还应该将建构主义作为我国教育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
第三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之二--教学结构理论
第一节 教学结构的定义与特性
一、教学结构的定义
二、教顶维太销注比这却度知置学结构的基本特性
第二节 两类不同的教学结构
一、教师主导型教学结构
二、学生主体型教学结构
第三节 学生主体型教学结构的理论基础
第四节 教师主导型教学结构的理论基础
一、教师主导型教学结构在学习理论方面的基础
二、教师主导型教学结构在教学理论方面的基础
第五节 两种理论的互补性与主导一主体型教学结构
第四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学教并重"教学设计
第一节 教学设计(ID)理论概述
一、"以教为主"ID的理论基础与实施步骤
二、"以学为主"ID的理论基础与实施步骤
第二节 "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与实施步骤
一、"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二、"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的实施步骤
第三节
教学目标分析
一、教学目标分析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分析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顺序的确定
第四节 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确定学习者的知识基础
二、确定学习者的认知能力
三、确定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变量
第五节 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一、"先行组织者"策略
二、"五段教学"策略
三、"九段教学"策略
四、"假设一推理"策略
五、"示范一模仿"策略
六、"启发式教学"策略
七、"协作式教学"策略
第五章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及有效运用
第一节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分类及开发特点
第二节 信息化教学资源在"整合"中的主要应用形式
第三节 信息化教学资源在"整合"中的应用形式之一--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及运用
一、什么是多媒体课件
二、有效运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设计要点
第四节 信息化教学资源在"整合"中的应用形式之二--网络课程的设计及运用
一、什么是网络课程
二、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
第五节 基于其他信息技术的信息化教学资源
一、基于MultiAgents(多重智能代理)技术的应用
二、基于XML(可扩展标记语言)技术的应用
三、基于GRlD(网格)技术的应用
第六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课内整合模式
第七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课外整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