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第三部仅版)(下)》是来自2016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胡经之。
- 书名 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第三版)(下)
- 作者 胡经之
- 页数 584
- 出版时间 2016-03-11
- 装帧 平装
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第三版)(下)
ISBN正马免液田怕谁: 978-7-301-26848-3
作者: 胡经之主编
版次: 3
开本: 16开
装订: 平
字数: 617 千字
页来自数:584
定价: ¥66.00
浏览次数: 19
广婷 出版日期: 2016-03-11
丛书名: 博雅大学堂·文束樱背学
内容简介:
本书集360百科中阐释20世纪西方文论名家的最叶信马父容文艺理论思想,展示其具有代表性的文艺理对之重常行论著作名篇的独特风貌。本次修订注重最新资过率料的收集,增加了文化研究和生态批评的内容,同时修正了过去一些陈硫校又确铁它相劳酒论述的语言举订陵表述,对文艺理论思想史的内在脉络有新总种样的梳理,集中展示了20世纪西方著名文论家的文艺思想,对脍炙人口的文亲促化尼挥节论名篇加以精心阐释。
章节目录:
导 言 2改宁帝查优光知被厂国强0 世纪西方文艺理论主潮/1
信也字联长组议云一 现代文论转型与语言学转向问题/2
二 作家心理奥秘的内在席居余同安把握/4
三 文学造天作品的本体论研究/8
四 参乱速放保足督屋示妒读者中心转移与作品阐释接受/11
五 社会批判与历史诗学之维/15
六 "后学"思象菜假后免潮与文化研究的思维取向/22
七 生态文学与生态批评假粮认钟注国头/31
八 全球化黑述黑爱深语境中的文论转型意义/40
外道列板范 第一章 狄尔泰的精神科学美学电罪弦未接投成/46
第一节 生命意识与历史理性批判/46
第二节 生命"体验"与艺术意义/50
第三节 "表达"与人的精神世界的互通性/53
第四节 "理解"及其解释学循环/56
第五节 审美想象与人生诗化/61
第二章 尼采的.悲剧的诞生. /66
第一节 对.悲剧的诞生.的阐释/67
第二节 对.悲剧的诞生.的反思/79
第三节 纸恋盼再简单的结语/88
第三章 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的文艺观/92
第一节 弗洛伊德的生平和人格结构学说/92
第二节 艺术是原欲的升华与.诗人与幻想. /96
第三节 弗洛伊德对西方现代文艺思潮的影响/100
第四章 荣格分析心理学理论及其文艺思想/104
第一节 荣格的生平和分析心理学构架/104
第二节 象征作为艺术意象背后的原始意象/111
第三节 艺术家的人格类型与创作动力/115
第四节 .分析心理学与诗歌的关系.对艺术 奥秘的揭示/121
第五节 艺术与现代人灵魂的拯救/126
第六节 简单的结语/132
第五章 拉康的无意识理论与诗学结构/134
第一节 无意识话语与主体理论/135
第二节 无意识的语言结构/141
第三节 .被窃的信.与叙事抑制/146
第六章 什克洛夫斯基及其.关于散文理论. /150
第一节 文艺自主性/151
第二节 反常化/156
第三节 艺术程序/161
第四节 艺术形式/164
第五节 简单的结语/168
第七章 瑞恰兹与英美新批评/170
第一节 新批评派的背景、流变和性质/170
第二节 瑞恰兹与.文学判汗批评原理. /175
第三节 瑞恰兹的语义学理论及其对新批评的影响/179
第四节 新批评派对瑞恰兹的批评/184
第五节 简单的结语/186
第八章 巴赫金的交往、对话主义文学理论/190
第一节 巴赫金的生平/190
第二节 交往、对话哲学/193
第三节 超语言学/200
第四节 交往美学、复调、狂欢化/206
第五节 人文科学方法论问题/215
第坑签整六节 简单的结语/219
第九章 海德格尔的.艺术作品的本源. /221
第一节 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221
第二节 艺术作品的本源分析/224
第三节 作品的形式与质料/229
第四节 作品与真理/232
第五节 生成与开端/234
第十章 萨特的.什么是文学. /238
第一节 现象学存在论与人的生存/238
第二节 画、音乐与诗:物与义的二位一体/240
第三节 散文:词与义的剥离及其文学"介击全达项入" /243
第四节 写作与阅读:境况中的自由/247
第十一章 杜夫海纳与其.审美经验现象学. /253
第一节 现象学运动与现象学还原/253
第二节 杜夫海纳.审美经验现象学. /257
第三节 艺术作品与审美对象/259
第四节 审美知觉与审美对象/263
第五节 现象学美学与诗学思想/267
第十二章 梅洛 ̄庞蒂的知觉现象学文论/271
第一节 从心理学到知觉现象学/272
第二节 .知觉府陵拔现象学.与理性批判/276
第三节 美学:.意义与非意义.与.眼睛与心灵. /282
第四节 简单的结语/286
第十三章 伽达默尔的.美的现实性. /288
第一节 艺术的文化哲学阐释/288
第二节 "游戏" /292
第三节 "象征" /296
第四节 "节日" /298
第五节 解释的职能:解释、辩护、批判/302
第十四章 姚斯的接受美学理论/308
第一节 挑战:接受美学的宣言/308
第二节 突破口:文学史悖论/313
第三节 方法论问题:期待视野/317
第四节 走向文学解释学/321
第五节 向导:穿越荆棘与荒野/325
第十五章 伊泽尔的审美响应理论/328
第一节 从现象学美学到文学交流现象学/328
第二节 追索文本的动力全程/330
第三节 审美响应理论的特点与缺失/336
第四节 伊泽尔的其他理论建树/340
第十六章 马尔库塞的文艺观/344
第一节 科技理性与一维社会/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