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坝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于昌江县东南部,与白沙、乐东、来自东方三县相毗邻,面积29980公顷(2003年),主峰黑岭海拔1560米。
1980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的批准建立,1988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主要保护对360百科象为黑长臂猿及其栖息生态环境,是中国唯一以保护黑冠长臂猿及生境的自然保护区。
- 中文名称 海南坝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地理位置 海南省昌江县东南部
- 级别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区域面积 29980公顷(2003年)
- 保护对象 黑长臂猿及其栖息生态环境
历史沿革
海南坝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1980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面积为2139公顷,管理机构为霸王岭黑长臂猿自然保护区管理站,股级事业单位建制,隶属广东省人民政府领导,归口霸王岭林业局管理。
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将霸王岭长臂猿省级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订道欠级自然保护区,面积为6626公顷,并将机构名称定为"霸王岭国家级自来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但360百科仍为股级事业单位建制。
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海南坝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扩剂凯再久大至29980公顷。
2009年海南坝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晋升为正处级单位;隶属海南省林业厅管辖,为独立的法人单位。海南坝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辖区为国有林家胜记划条殖耐议兵供区,无地方行政单位。
灯失也数旧他兵认革军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燃介夜执针马编呀系 海南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于海南岛西南部山区,地理经纬度范围为:北纬18°57′~19°11′,东经109°03′~109°17′,西北自昌江黎族自治县大章村及白沙黎族自治县金波农场,西南到昌江黎族自治县保芬老村、大炎老村及南方村,东到白沙黎族自治县子保村、打炳村和昌江、白沙两县行政区界。2003年总面积29980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为茅艰姜记宪该10540公顷,缓冲区面积为8910公顷,实验区面积为10530公顷。
地质地貌
稳余必义轮论未践风师 海南坝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地貌形态以花岗岩为主,脚征间有变质岩和沉积岩。海南坝王岭国家级自然余保护区内有雅加大岭、斧头岭、黄牛岭三大山脉。地势南高北低,地形破碎复杂,多为山地、山谷,苦变抓江袁全境海拔350-1560米,最高岭为黑岭,海拔1560米放端喇匪。
气候特征
海南坝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热带季风气候,四季不明显,受季风影响大,一般每年的11月到第二年4月为干季,以东北季风为主,3、4月间偶有短暂的老挝热风影响,每年5月到10月为湿季,有雷雨和台风,年均温21.3℃,最热月均温22.省丰张找问8℃(5月),极端高温37.5℃,最冷月均温1滑尔站确世凯行误使3.5℃(12月),记纪夫路米极端低温1.1℃。平水年降雨量1657mm,雨量主要集中在7~10月份,随海拔升高雨量逐渐增加,相对湿度加大,山上多见雾露。年平均相对湿度84.2%,院编括飞令露翻二衣余辩林内土壤终年湿润。
土壤特征
送五态封果们 海南坝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成土母质多为深厚的红色风化壳,土壤以砖红壤为代表类型,随海拔增高逐渐过渡为山地红壤、山地黄壤和山掉慢措占践阳定同乎们缺地草甸土。土体多为次生植被覆盖,坡地土层80-100厘米,石砾含量约30%,腐殖质足益给刘巩料归层厚度约5-10厘米,枯枝落叶层厚约5厘米。
水文特征
海南坝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表水大部分属海南昌化江水系,部分属南渡江水系,内有三条主要大的河流:南尧河、七差河、南七河。区内昌化江支流有雅加河、通天步钱古呢东苦军端耻辨河、荣兔河、子宰河等几条小型支流,分别发源于雅加大岭、斧头岭、黄牛岭,迂于霸王岭林区山林盆地之间,注入昌化江汇浓艺然保入北部湾大海,流程短、坡降大,最终落差达高1500m。其中雅加瀑布陆地落差110m,平均径流0.8m3/s,雨季最大可达1.5m3/s,长年流水不涸,为水电资源和农林业灌溉提供了保证。
保护对象
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主要有:
海南长臂猿及其栖息地
海南长臂猿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据资料记载,额20世纪初,海南森林覆盖率达90%,全岛各县均有长臂猿分布。海南长臂猿仅存于海南迫必省霸王岭自然保护区这片热带山地雨林"孤岛"里。
热带雨林及其生煮鸦员浆态系统
包括沟谷雨林、山地雨林、山地常绿林和山顶矮林生态系统。
其它珍稀动植物资源及其生物多样性
海南坝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维管束植物220科967属2213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的有葫芦苏铁、坡垒、海南粗榧3来自种,国家二级保护的有蕉木、油丹、海南风吹楠、蝴蝶树、金毛狗等17种;有高等动物28目85科365种,昆虫14目134科2097种,菌类17目38科33调临香月千5种,蕨类植物36科73属13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的有海南黑长臂猿360百科、云豹、孔雀雉、巨蜥、海南山鹧鸪、蟒蛇6种,国家二级保护的有海南水鹿、绿皇鸠、白鹇、脚正逐升酒班事原鸡、山皇鸠等46种。列入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的有牛背鹭、绿鹭、大白鹭、黄嘴白鹭等42种,列入中澳候鸟保护协定的有彩鹬、金(斑)鸻、金眶鸻、大沙锥等14种。
景观资源
山地雨林、沟谷雨林、雅加瀑布、山顶矮林、石峰、石榕生境、温泉、地各型皇烟务明现且理烟下洞穴、双龙潭、石滩等自然景观,野生动植物种及千年古树。
水源地
海南坝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昌化江支流有雅加河、通天河、荣兔河、南浇河、南尧河、乙劳河、乙在河司宗演厂顺免船留判住山、乌烈河、子宰河、戴密河等几条小形支流,发源于雅加大岭、黄牛岭、斧头岭,迂回于霸王岭林区山林盆地之间,注入昌化江汇入北部湾大海,是海南昌化江、南渡江的发源地和松涛水库、石碌水库的主要水源地,也是海南省西线蓄水池。
剧左讨穿互州观盟云生物资源
植物资源
概况
海南油杉、海南翠柏、雅加松、南亚松等树种是海南坝王岭国家级自然保计有江消督护区所特有的。保护区林下还有丰富的药用草本植物。保护区内已知有维管束植物220科967属型些社收调类改证同2213种,其中包括蕨类植物36科73属131种;裸子植物5科8属13种;被子植物179科886属2069种。其中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有葫芦一势夫征亮决向维苏铁、坡垒、海南粗榧3种,国家二级保护的有蕉木、油丹、海南风吹楠、蝴蝶树、金毛狗、水蕨、草体防括收商帝苏铁蕨、海南梧桐、蝴蝶树、界青立山铜材、半枫荷、华南栲、海南耐取身式依移乡费紫荆木、驼峰藤、海南石梓、钩叶藤、药用野生稻17种。有菌类17目38科335种。
植被类型
植被青什大致划分为几个类型。
①沟谷雨林
呈小面积条状分布在海拔400-800m范围内的沟谷地形中。主要代表种有母生、加冬、鸡毛松、海南粗榧,分布有母生群落、鸡毛每越置谁松群落。
②低山雨林
分布在海拔600m以下,是保护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植被的一部分,通粒克照巴光协要也是保护区外有森林旅游开发潜力的绝大部分,主要代表种有青梅、科礼、野生荔问枝、红罗、榕属的绝大部分种,一方面有绞刹、附生的奇异现象,另一方面因土地瘠薄,形成只有一个乔木层的半落叶季雨林。分布有野荔枝群落、红罗群落、青梅群落、小尖榕群落、三角枫群落、鸡尖群落。
深 ③山地雨林
在海南坝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占地面积最大,从海拔600-1000m的各种地形条件下均有分布,成为保护区植被的主体。林相终年常绿,林冠呈现波浪状起伏。
山地雨林是热带地区山地垂直自然带的代表植被类型。它是霸王岭保护区内以至整个林区的主体植被,组成以樟科、壳斗科、山矾科、茜草科、罗汉松科等科植物为主,尤其是表现在存在着明显的优势种,截然不同于在典型热带雨林群落中"不存在优势种"的现象,而以陆均松和线枝蒲桃占有较大优势,故可称之为陆均松+线枝蒲桃群丛组。其它分布有油丹群落、红稠群落、野荔枝群落、山油棕群落,一般有三个乔木层、一个灌木层、一个地表层,层间植物丰富,板根现象明显。
④山地常绿林
分布于热带山地垂直带上热带山地雨林与山地矮林之间,海拔约1000~1400m,在雨林群落类型中常出现一些针叶树种,如海南油杉、雅加松、陆均松、广东五针松、南亚松等。分布有海南油杉群落、雅加松群落、南亚松群落,一般只有二个乔木层、一个灌木层、一个地表层,附生植物多,攀缘植物少,优势种的蓄积量占绝对优势。
⑤山顶苔藓矮林
分布在海拔1400m以上的孤峰或狭小的山脊附近。主要代表种为华杜鹃、黄背青岗、五裂木,分布有华杜鹃群落。层间植物少,苔藓植物丰富,少见板根现象。一般只有一个乔木层、一个地表层。
经济物种
药用植物:如鸡血藤、杜仲、过江龙、黄连藤、雷公藤、野豆蔻、沙仁、沙羌、益智、海南粗榧、七叶一枝花等。
观赏植物:有鸟巢蕨、万年青、棕竹、鱼尾葵、蒲葵、桄榔、桫椤、野生花卉等;同时还有大量的芳香植物等。
动物资源
概况
海南坝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高等动物28目85科365种,昆虫14目134科2097种,菌类17目38科335种,蕨类植物36科73属13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的有海南长臂猿、云豹、孔雀雉、巨蜥、海南山鹧鸪、蟒蛇6种,国家二级保护的有海南水鹿、绿皇鸠、白鹇、原鸡、山皇鸠、虎纹蛙、海南大灵猫、小灵猫、猕猴、穿山甲、黑熊、海南水獭、海南青鼬、海南兔、巨松鼠、黄嘴白鹭、红隼、黑冠虎斑鳽、褐冠鹃隼、鸢、褐耳鹰、赤腹鹰、凤头鹰、雀鹰、松雀鹰、鹰雕、蛇雕、白腹山雕、林雕、白头鹞、斑尾鹃鸠、橙胸绿鸠、厚嘴绿鸠、绯胸鹦鹉、褐翅鸦鹃、小鸦鹃、领鹇鹠、斑头鹇鹠、褐鱼鸮、领角鸮、黄嘴角鸮、褐林鸮、灰喉针尾雨燕、银胸丝冠鸟、蓝翅八色鸫、蓝背八色鸫46种。列入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的有牛背鹭、绿鹭、大白鹭、黄嘴白鹭、松雀鹰、白头鹞、灰鹤、扇尾沙锥、大沙锥、蓝胸秧鸡、丘鹬、林鹬、矶鹬、青脚鹬、白腰草鹬、普通夜鹰、白腰雨燕、三宝鸟、蓝翅八色鸫、毛脚燕、金腰燕、家燕、红喉鹨、树鹨、田鹨、山鹡鸰、白鹡鸰、黄鹡鸰、红尾伯劳、黑枕黄鹂、红尾歌鸲、北红尾鸲、黑喉石、乌灰鸫、虎斑地鸫、白眉地鸫、淡脚树莺、鳞头树莺、矛斑蝗莺、黄眉柳莺、鸲(姬)鹟、北灰鹟42种,列入中澳候鸟保护协定的有彩鹬、金(斑)鸻、金眶鸻、大沙锥、针尾沙锥、矶鹬、白腰雨燕、林鹬、青脚鹬、大白鹭、家燕、白鹡鸰、黄鹡鸰、灰鹡鸰14种。
动物区系
按照动物地理区划,海南坝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东洋界华南区的海南亚区范围。在所有的繁殖鸟类和兽类中,东洋界成分超过80%,其余的多为广布种,古北界成分很少。
根据霸王岭主要植被类型和地形地貌条件,鸟兽动物可以划分为4个动物群,分别是:热带沟谷雨林动物群,栖息于海拔400-800m的低地和沟谷雨林内;热带山地雨林和山地常绿林动物群,处于海拔600-1400m的山地;山顶矮林动物群,处于海拔1400m以上的山顶或孤峰;低山雨林和山地草坡动物群,分布于海拔350-800m的低山雨林和草地。
代表物种
1、黑长臂猿,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黑长臂猿是世界四大类人猿之一,完全无尾,属于高等类人猿,有许多与人类相似之处,如血型、染色体、月经周期、妊娠周期等。目前仅生活在中国海南岛和云南省南部热带、亚热带局部地区。体长50厘米,体重7~8千克。它喜爱家族群居,常以小群体(2~6只)生活在一起,占据一定地域,栖居、取食、攀跃活动均依赖于森林环境。 坝王岭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长臂猿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和食物来源,使其得到较好地保护和繁衍,从而使该种群保存下来。
2、孔雀雉又名诺光贵、灰孔雀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孔雀雉雄鸟身长65厘米左右,全身羽毛黑褐色,密布几乎纯白色的细点和横斑;上背、翅膀和尾羽端部具紫色或翠绿色金属光泽的绚丽的眼状斑,象孔雀羽毛上的孔雀斑一样,故名之。坝王岭自然条件,为孔雀雉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和食物来源,使其得到较好地保护和繁衍,从而使该种群保存下来。
管理机构
海南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机构为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为正处级单位;隶属海南省林业厅管辖,为独立的法人单位。
保护区实行"三级管理体系",即管理局--管理站--管护点三级管理模式,管理局下设行政办公室、科研教育科、保护宣传科、计划财务科、项目办公室5个科室,9个管理站(监测站),11个管护点(监测点),4个瞭望台。
科学研究
由于保护区具有极高的保护和科研价值,吸引了国内外许多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以及有关国际组织的专家、学者到保护区进行考察和科学研究。
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先后实施了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援助的"人与生物圈"科研课题、ITTO国际热带木材组织的"热带天然林可持续经营"示范等项目,协助进行了海南长臂猿驯化、室内繁殖等研究;接待了参加"中日两栖爬行动物学术讨论会"的日本、美国、瑞士等国专家,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技术研究所、日本京都大学、香港亚洲影视公司、香港中药研究所等国内外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以及国际组织的专家来保护区参观、考察;还与中国科学院地理所合作开展海南长臂猿行为生态学研究,且与国际动物学会驻北京项目代表处拟开展"社区共管活动"的研究。
自1980年建区以来,保护区与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合作共同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海南长臂猿种群生态研究",掌握了海南长臂猿种群结构、活动习性、繁殖习性、食性等基本情况。此项目研究成果初步揭开了海南长臂猿的面纱,为进一步研究海南长臂猿奠定了基础。1984-1989年,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中山大学合作进行了自然保护区植被调查,初步了解了保护区植被类型及重要树种分布状况。
1998年,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会同原海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站进行了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及其分布专项调查,掌握了种群数量及其分布状况。
生态价值
海南坝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掌握海南黑长臂猿个体、种群大小、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发展趋势等各方面信息,尤其是查清出海南黑长臂猿生态、繁衍的主要生态因子以及栖息地的动态变化,为制定切实可行性的海南长臂猿的保护计划以及为其适生环境的恢复、营建、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海南坝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原始林木种类达1400多种,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树种如见血封喉、陆筠松等有27种之多。保护区生长的热带兰花,名贵品种有五唇兰、象牙兰、冬凤兰等。此外还有珍贵的云豹、黑熊、水鹿等多种珍稀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