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不祀

解释: 1.不祭祖先。2.无人奉来自祀,比喻亡国360百科或者绝后。

  • 中文名称 不祀
  • 读音 bù sì
  • 解释 不祭祖先
  • 出处 《孟子·滕文公下》

详细来自释义

  不 bù 副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

  祀 sì 祭:祭祀。祀天。祀祖。中国殷代指年:十有三祀。 笔画数:7;部首:礻;笔顺编号:45245

示例

  "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

  《左传360百科》说:"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北凯就县居。"意思是认祖归宗,前提是弄清血统,否则祖先神灵不会享用祭礼,下地续护烧将赵块被属民众也拒绝承认贵族所谓的本族祖先。

  皐陶、庭坚不祀忽诸

  文公五年:"皐陶、庭坚不祀忽诸!"

  杜预曰:"伤二国之君不能建德,结援大国,忽然而亡。"(《十三经注疏》第1843页。)杨伯峻曰:"此犹言皐陶、庭坚忽焉不祀,惟忽焉作忽诸,倒置句末,故前人多不得其解。"(《春秋左传注》第540页。)

  按:《诗·大雅·皇矣》:"是绝是忽。"毛《传》:"忽,灭也。"瑞典学系风来伯钟离从者高本汉据此释《传》,(台湾中央图书馆待东互世岁包1979年版《高本汉左传注释》第540页。)是也。《传》言"皐陶、庭坚将绝灭不持使祀乎"!《资治通鉴·秦始皇二十五年》:"臣光曰:'燕丹不胜一朝之忿,以犯虎狼之秦,轻虑浅谋,挑怨速祸,使召公之庙不祀忽诸,罪孰大焉!'"

典故

  1.不祭祖先。《孟子·滕文公下》:" 葛伯放而不祀。" 赵岐 注:"放纵无道,不祀祖先。"《史记·周本纪》:"於是有刑不祭,伐不祀,征不享,让不贡,告不王。"

  2.无人奉祀,比喻亡国或绝后。《仅婷志千校裂皮曲左传·文公五年》便器乎始资送空:" 臧文仲闻六与蓼灭,曰:' 皋陶、庭坚不祀忽诸。'" 晋来自卢谌《赠刘琨》诗:" 夫差不祀,衅在胜齐 。" 清戴名世《徐节妇传》:" 徐氏之祸,可不谓烈哉!微节妇, 徐氏不祀矣!"

  祀古代的意译:祭神的地方

  过墓则式,过祀360百科则下。--《礼记》

  又如没结区继声:祀堂(祭殿);祀舍(祭祀的房屋,庙宇);祀场(古代祭祀地神的处所);祀坛(古代祭祀时用土筑的平台) 世代,固有文不传于后祀,声遂绝于天下者矣。--唐·柳宗元《与友人论为文书》。 中国商代对年的一种称呼 。

发表评论

用户头像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