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帝钟

帝钟是道教重要法器,用于道士作法。又名三清铃、法钟、法铃、铃书。由于道士学模拟它的声音,俗称师公钘或钘仔。

  • 中文名 帝钟
  • 外文名 Di Zhong
  • 性质 道教重要法器
  • 作用 道士作法
  • 高 约二十厘米

介绍

  一般高约二十厘米,口径约九厘米来自,用黄铜制造,有柄、铃内有舌,就像是一个有长柄的小钟,但钟底口部不是莲花形而是平的。帝钟一般是拿在手里的,故而顶多有一寸来长的法杵,是手执的地方。上端称作剑,山字360百科形,以象征三清之意,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太清玉册》卷五:"道家所谓手把帝钟,掷火万里,流铃八冲是也"。即认为其具有降神除魔的作用,

  法师常以单手持,在作法时按照一定节奏摇动。《道书援神契.帝钟》云:"古做著钱席又许称之祀神舞者执铙,帝钟铙之小者耳",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古代祭祀时,跳神的舞蹈者(即巫便希杆等心印每解保师)手里拿着一种叫做铙的乐器,而帝钟就是按比例缩小的铙。"

使用

  道教法事上的重要乐器

  在道教的各种科仪、斋醮上,往往少不了诵经、上表(向天庭呈送表文)的活动,而其中就少不了道教音乐的陪衬。其中,最为重要的乐器就是帝钟,有迎请诸圣的作用。经单上将帝钟放在左边称琳,放经单右边称琅,有的帝钟上还刻有符咒、神像、经文以及装饰有金银玉器,光彩照人,故而有"琳琅满从财子样夜常氧道目"之赞誉。通常,帝钟往往由科仪上的高功法师使用,施法时从法坛(即桌子)上拿起帝钟,单手持柄摇动,其叮呤叮呤的声音,再蛋岩承意为"振动法铃,神鬼咸钦",动作十分优雅。 其使用也有严格的定制,一般在呤咏提纲、举天尊等处用"风吹铃山战很抓如子",在诵经、礼诰、朝忏等处用"滴水铃子",且在叹文处唯用铃子伴奏,是道教法事中用处比吗凯占血并北无护权缺用较广泛的法器。

一种帝钟

  道士降妖伏魔的重要法

  当然,从本质而言,帝钟在道教中更是以法器的面目出现。在中国古代道教的认识中,帝钟发出的叮铛声,在人故朝较讲权于回皮叶位类听起来是一种悦耳的音乐,但在妖邪、鬼魅乃至僵尸听起来却是十分刺耳,心惊胆战。在清代人袁枚所著的志怪小说《子不语》中,第12卷中有一则故事《飞僵》,就有一句:"法师曰:『凡僵尸最怕铃铛声,尔到夜间伺其飞出,即入穴中持两大铃摇之,手不可住。若稍息,则尸入穴预特样权致钱也,尔受伤矣。』",翻译过来是:"法师就说,但凡是僵尸,都最怕听到铃铛的声音。你晚上轻序等到它(僵尸)出来活动之后,就跑到它的洞穴里去,拿着两个大支系铃铛拼命的摇动。千万不能停下,一旦铃声停下来,它就会逃回自己的巢穴,你估计就很危险啦。"这大概也是帝钟的一种使用吧。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