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雪莲,女,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博士, 现为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
- 中文名称 高雪莲
- 毕业院校 中国农业大学
- 学位/学历 博士
- 专业方向 农村发展与管理
- 任职院校 中国农业大学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1.1991.09-1995.07,北京农业大学(后更名为"中国农业大学")农学系,获农学学士学位。
2.1圆张玉998.09-2001.07,中国农业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专业,获法学硕士学位。
3.2002.01-2002.09,教育部东北师范大学日本语培训基地,培训日语。
4.200来自2.10-2006.04,击黑统亮商日本国筑波大学社会科学专矛重奏纸严关弱核或不攻博士课程,获博士修了证书。
5.2010.09-2013.07,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农村发展与管理,获管理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1995.09-2015.06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管理科学系
2.201360百科5.06-今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系
研究领域
研究领域:农村社会学,科技社会学;
研象找破消经究旨趣包括农村教育,社宽面程顶最会保障,社会管理与社会政策等。
主讲课程
1.本科生:网络经济
2.硕士研究生:科学技术社会学专题
3.博士研究生:科研诚信与学术规范
学术成果
发表论文
1.高雪莲,精神家园的迷失:远离自然的儿童游戏病官稳量完优指,《北京社会科学》,201斯完区沉声初5年第10期。
2.高雪莲,完美的"铁笼":规训"在场"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北京社会科学》,2015年第1期。
3.高雪莲、元旭辉,对参与式发展中群体决策的反思来自:一个心理学视角占小月刑吧的分析,《领导科学》,2014年第4期。
4.高雪莲,失落的童年:乡村幼儿教育之殇--柳溪村幼儿教育现状考察,《北京社会科学》,2013年第6期。
5.高雪莲,基于技术体制视角的高科技产360百科业集群演变--以台湾中小企业为例,《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第1期。
6.高雪莲,呢抗月却才巴战意大利产业集群演进模式的探讨及启示--融入全球生产网络的视角,《调研基世界》,2011年第10期。
7.高雪莲,装问计剧终造鲜督神我国农民合作社的组织运行易住边长州还冲模式探讨--以河北省元氏县农林牧联合会为例,《中记国科技论坛》,2010年第9期。
8.高雪莲、奉公,"三制一体"的构建与金融危机的解困-基于科技氧坏片创新的视角,《科技进步浓又鲜呀问变味频包几书与对策》,201把粒延弦项贵最0年第6期。
9.高雪莲概洋座附实改零度互随,我国自助型农业推广组织的发展模式与绩效分析,《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第4期。
10.高雪莲,上海张江与台湾新竹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比较研究:基于钻石模型的案例分析,《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年第5头掌殖奏期。
11.高雪莲、奉公,日本农业技术引进的历程及模式探期连红小裂单顾导于讨,《农业经济问题》,2010年。
12.高雪莲,网络化与高科技产业集群发展的理论研究综述,《科技管理研究》,2009困火强谓风服笑年第12期。
13.高雪莲、造似声握六轻火振翟启江,基于钻石模型的产业集群竞争能力的比较研究:三张江、新竹与筑波的案例,《庆致过坚表并识中国科技论坛》,2009年第11期。
14.高雪莲、奉公,拟成果购买制与后期资助项目的比较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年第7期:42~48(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创新政策与管理》2009年第11期全文转载)。
15.高雪莲,互联网促进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形成的动力机制研究,《华东经济管理》,2009年第5期。
16.高雪莲,北京高科技产业集群衍生效应及影响分析--基于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实证研究,《中国科技论坛》,2009年第4期。
17.高雪莲,中关村科技园区产业集群衍生效应的案例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年第1期。
18.高启杰、高雪莲、申建为,《农业推广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1月。
19.高雪莲、高启杰,美国的农村家政推广对中国的启示,《世界农业》,2008年第9期。
20.高雪莲,论互联网与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机制,《经济导刊》,2008年。
21.高雪莲,产业集群衍生效应的若干理论问题探讨,《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22.高雪莲,论综合性集群在企业竞争中的作用,《改革与战略》,2008年第8期。
23.高雪莲,论地区产业集群的运作模式及其社会功能,《中国科技论坛》,2008年第7期。
24.高雪莲,酿造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形成机制研究,《中国酿造》,2008年第8期。
25.高雪莲、高启杰,互动式教学模式与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高等农业教育》,2008年第3期。
26.高雪莲,董仲舒的社会政治思想刍议,《人文学术研究》,2007年第10期。
27.高雪莲,国外创新型人才培养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28.高雪莲,国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高等教育教育的启示,《高等农业教育》,2007年第1期。
29.高雪莲,我国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研究--以河北省元氏县为例,《中国教育改革》,2005年第2期。
30.高雪莲,河北省元氏县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31.高雪莲,我国小城镇建设模式初探,《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32.张大勇、张蓉、高雪莲,新时期大学生人生价值观问题与农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提升,《高等农业教育》,2001年第3期。
33.奉公、高雪莲,精准农业-用信息技术改善资源利用,《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1999年第6期。
34.高雪莲,大学生素质教育初探,《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
出版著作
1.《农业推广组织创新研究》(参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9月。
2.《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参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
3.《农业推广学(第二版)》(参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
科研项目
1."河北省顺平县'十三五'扶贫开发规划、顺平县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十三五'实施规划及整村推进规划编制",河北省顺平县政府,2016年1月-2016年6月。
2."贵州省黔西南地区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研究",贵州省黔西南州政府,2015年6月-2016年6月。
3."农村社会变迁的前沿主题研究",教育部中国农业大学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5RW010,子课题"农家子弟教育公正问题研究",2015年1月-2016年12月。
4."2013年北京市慈善事业年度发展报告",北京市民政局项目,2014年1月-2014年6月。
5."农业产业集群成长研究",教育部中国农业大学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2QJ041,2012年1月-2013年12月。
6."农村精神病人权益维护及发展的法律研究",教育部中国农业大学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2QJ040,2012年1月-2013年12月。
7."国际生物科技与农业相结合发展动态调研",中国科学院项目,2012年2月-2012年10月。
8."世界城市背景下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研究",中国科学院项目,2011年4月-2011年12月。
9."农村社区科技服务模式创新研究",贵州省毕节地区农科所项目,2008年11月-2011年12月。
10."国家农业科技投入状况与发展对策研究",教育部中国农业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项目编号:2012QT027,2012年1月-2013年12月。
11."支持农民组织及农村创新研究",加拿大IDRC项目,2008年3月-2012年12月。
12."生物经济与农业经济的关系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项目,2007年12月-2008年9月。
13."不同类型国家引进农业技术的经验与借鉴",农业部948项目,2008年7月-2009年12月。
14."《农业推广学》精品课程建设",中国农业大学项目,2006年1月-2007年12月。
15."农业社会学"的子课题"农业制度与政策",中国农业大学985项目,2006年3月-2007年12月。
16."农民视角的中国农业技术需求供给研究",中国农业大学985项目,2006年3月-2007年12月。
17. "农业推广组织与制度创新研究",中国农业大学985项目,2007年1月-2007年12月。
18."技术对农业发展影响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项目,2007年1月-2007年12月。
19."东北县域经济发展研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项目,2006年7月-2007年12月。
20. "完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体制及评价体系的初步研究",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项目,2004年12月-2007年12月。
21. "NPOとコミュニティの相补的关系の环境社会学的分析",日本文部科学省重点研究项目,2004年1月―2006年12月。
22. "农村における责任主体からみた环境保全运动",日本神戸市企画调整局研究项目,2003年1月―2005年12月。
23. "霞ヶ浦流域における水と人の关わり",日本茨城県科学技术振兴财団研究项目,2002年10月-2005年12月。
24."农科院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教育部研究项目,2001年1月-2004年12月。
25."农林科本科人才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教育部"新世纪高等农林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01年1月-200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