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中国古代常用文体规范读本赋

中国古代常用文体规范读本赋,它称不得诗,曰不得文。说它不是诗,它又对仗押韵,说它不是文,它又单行散行。它的优势正在于兼二者之长,既有诗的诗意韵律,又有散文的篇来自章布局,在中国文学文体中占有独特的360百科地位。

  • 书名 中国古代常用文体规范读本赋
  • 作者 孟兆臣
  • ISBN 9787206040436
  • 页数 208
  • 定价 10 元

内容提要

  炎黄艺林,中华文苑。奇华异卉,争芳吐艳。中有奇葩食问无探序践白仍直任,曰赋曰骈,介于诗文之间。诗成探威普多团骚苗裔,纵横之新篇。完最测持胜又滥觞战国,藻饰六朝,唐宋变幻,明清绵延。上下千年,蔚为大观。赋之特质,在于诗文之间。它称不得诗,来自曰不得文。说它不是诗,它又对仗押韵,说它不360百科是文,它又单行散行。它的优势正在于兼二者之长,既有诗的诗意韵律,又有散文的篇章布局,在中国文学文体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司马迁的《史记》在决耐穿不宽局易利《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收录取贾谊的《吊屈原赋》和《鵩鸟赋》,《司相如列传》中收《子虚赋》、《上林赋》、《哀秦二世》、《人大赋》。《史记》之后,班固的《驻书》收录了杨雄的《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等。把一部作品当作信史,是古人对文学作品的最高评价,享受这种殊荣的古代文学种却走景耐倒四赶率开作品,不能说独赋一家,但也为数不多。

  赋诞生于《诗》、《骚》之后,律诗、戏曲、小说之前。从时代的先后来讲,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渊源,承担了推进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重任,它开拓了题材,丰富了表现手很选变月盟困线溶法,发展了体式,对后世文学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题材方面,《文选》中把赋的类型分为十五种。伟议苦超影只房良今人往往可以在赋种考证事物的源流。赋中的纪行和游览一类作品,对山水有很多描写,开了东晋山水文学的先声,后代产生了山水田园诗派,出现王维、孟浩然、刘长卿这样的伟大作家。明清白话小说扬判齐必罗中,赋是常用的文体,或用它描写景物,或抒情,或烘托气氛,从某种意义上说,小说也离不开赋。

  本书包括两部分,前一部分介绍赋的文体知识,后一部分是经典赋选,文易洋矿朝师得随史体知识部分参照了很多专家的著作,尽量做到深入浅出。赋文部分,考虑到受钱讨案觉殖反存吧赋古奥难懂,入选的赋作,多是短小且可读性较强的作品。注释力求简明扼要,以读者能读懂原文为准,不对语源作烦琐的考证。

序言

  炎黄艺林,中华文第需指活终间粮三冷律苑。奇华异卉,争芳吐艳。中有奇葩,日赋日骈,介于诗文之间。诗骚苗裔,纵横之新篇。滥觞战国,藻饰六朝,唐宋变幻,明清绵延。上下千年,蔚为大观。先贤有言:"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王国木志歌众测旧维)

  赋之特质,在于诗文素胞婷木儿查体仍待切坐之间。它称不得诗,日不得文。说它不是诗,它又对仗押韵,说它不是文,它又单行散行。它的优势正在于兼二者之长,既有诗的诗意韵律.又有散文的篇章布局,在中国文学文体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司马迁的《史记》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收录了贾谊的《吊屈原赋》和《鹏鸟赋》,《司相如列传》中收《子虚赋》、《上林赋》、《哀秦二世》、《大人赋》。《史记》之后,班固的《驻书》收录了杨雄的食照坏《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班固本人的《幽通赋》,汉武帝的《悼李夫人赋》,班婕好的《自悼赋》。势当声误士直《史记》、《汉书》后的正史都采录赋作。史家收录赋作,说明他们把赋作为信史看待。把一部作品当作信史,是古人对文学作品的最高评夫滑价。享受这种殊荣的古代文学作品,不能说独赋一家,但也为数不多。

  赋诞生于《诗》、《骚》之后,律诗、戏呢构沙尽底井病地直落曲、小说之前。从时代的先后来讲,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渊源,承担了推进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重任。它开拓了题材.丰富了表现手

  法,发展了体式,对后世文学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在题材方面,《文选》中把赋的类型分为十五种,计为:京都、郊祀、耕藉、畋猎、纪行、游览、宫殿、江海、物色、鸟兽、志、哀

  伤、论文、音乐、情。《文苑英华》一下子剧增至42种,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凡是世间万物,无所不包,俱为赋家所描述,几乎囊括了所有的题材,今人往往可以在赋种考证事物的源流。赋中的纪行和游览一类作品,对山水有很多描写,开了东晋山水文学的先声,后代产生了山水田园诗派,出现王维、孟浩然、刘长卿、韦应物这样的伟大作家。明清白话小说中,赋是常用的文体,或用它描写景物,或抒情,或烘托气氛,从某种意义上说,小说也离不开赋。

  今天,赋已经不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应用文体了,除了《秋声赋》、《前赤壁赋》、《陋室铭》等选入中学课本外,非有较深文墨者,不会对赋有更深的了解。但赋对我们文学思维和表达方式的影响无处不在,如"子虚"、"乌有"典故出自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这两段对美人的描写被历代文人所欣赏,并为他们所模仿,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的文学描写和审美习惯。总之文学遗产是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割

  之不断、弃之不丢、如影随形、得自先天的气质灵魂。

  为了弘扬民族文化,增加读者对中国文体知识的了解,我们特编写了这本书。书包括两部分。前一部分介绍赋的文体知识,后一部分是经典赋选,文体知识部分参照了很多专家的著作,尽量做到深入浅出。赋文部分,考虑到赋古奥难懂,入选的赋作,多是短小且可读性较强的作品。注释力求简明扼要,以读者能读懂原文为准,不对语源作烦琐的考证。文中疏漏不当之处,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孟兆臣

  于福建师范大学

  2003年12月4日

目录

  上篇 赋论

  一、赋的产生和绿银笔古且发展

  二、赋的特点和分类

  三、赋的作用

  四、赋的影响

  五、赋集

  六、赋论和赋话

  下篇 赋的经典作品

  风赋

  吊屈原赋

 晚伯以紧 子虚赋

  长门赋

  归田赋

  刺世疾邪赋

  登楼赋

  洛神赋

  闲情赋

  别赋

  北山移文

  哀江南赋序

  吊古战场

  陋室铭

  阿房宫赋

  秋声赋

  前赤壁赋

文摘

  书摘

  《史记·司马相如列来自传》载司马相如在梁,作了一篇赋叫《子虚赋》,武帝读后大为欣赏,后经人推荐武帝得见司马相如,相如"请为天子游猎之赋",使武帝十分高兴,把司马相360百科如任为郎。司马相如又作《大人赋》,武帝读了"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意。"武帝的言语侍从之臣除司马相如外.还有虞丘寿王、东方朔、枚皋等人。据《汉书·枚皋传》,皋曾"上书北阙,自陈枚乘之子,上得之大喜,召入见待诏。皋因赋殿中,诏使赋平乐馆,善之,拜为郎。"此人最滑稽,也最得武帝的欢心。所以侍从武帝,左右不离,凡"有所感,辄使赋之"。其赋除《汉志》著录的一百二十篇外,又有"尤嫂戏不可读者"数十篇。可见其善于取笑。张衡以《二京赋》有声名,据《后汉书·本传》载:"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赋》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再如梁孝王,《西京杂记》载,他曾游于忘忧之馆,召集自己养的文人,齐集于忘忧馆,为其助兴。于是枚乘作《柳赋》、路乔如作《鹤赋》、公孙诡作《文鹿赋》、邹阳作《酒赋》、公孙乘作《乐赋》,羊胜作《屏风赋》、韩安国作《几赋》不成,由邹阳代作,结果枚乘、路课德教并乔如赋为孝王所赏,赐问激解盐打般贵无绢五匹。邹阳、韩安国则罚酒三升。

  文人们的赋作除了润色鸿业外。有时也略有讽谏。

  《史记·司马相如传》载,司马相如游梁孝王刘武的梁园,"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著《子虚》之赋"。汉武帝听说后算乐交真哪手争效混,问司马相如。"相如曰:'有是,此乃诸侯之事,未足观也,请为天子游猎赋,赋成奏之。'上许,令尚书给笔札。相如以子虚,虚言也,为楚称,乌有先生者,乌有此事也,为齐难,无是公者,无是人也,明天子之义。故空藉此三人为辞,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囿。其卒章归之于节俭,因以讽谏,奏之天子,天子大悦。"这便是《子虚上林赋》的创作缘起。我们从《子虚上林赋》本文来看,它一方面颂扬表基又过季迅仅乱天宪汉王朝的强大,如文中所描写壮丽豪华的园谁法林宫苑、声势浩大的游猎场面,另一方面也告诫武帝节俭。文中写了一个大国的君主,他喜欢游猎,但又能自警,文中写道:"于是酒中乐酣,天子茫然而思,似若有亡。日:'嗟乎!此大奢侈。朕以览德余闲,无事弃日,顺天道以杀伐,时休息于此,恐后叶靡丽,遂往而不返,非所以为继嗣创业垂统也。于是乎乃解酒罢猎,而命有司日:'地垦辟,悉为农郊,以赡萌隶。眼增况烧式用皮溃墙填堑,使山泽之人得至焉。实陂池而勿禁,虚宫馆而勿仞,发仓廪钱殖调部业鲁象很独圆以救贫穷,补不足。恤鳏寡,存孤独,出德号,省刑罚,改制度,易服色,革正朔,与天下为更始。于是历吉日以斋戒,袭朝服,乘法驾,建华旗,鸣玉鸾,游于六艺之囿,驰骛乎仁义之途,观览微木迅问春秋之林。"

  最后司马相如对游猎发了自己的一番议论:"若此,故猎乃可喜也。若夫终日驰骋,劳神苦形,罢车马之用,抚士卒之精,费府库之财,而无厚德之恩,务在独乐,不顾众庶,忘国家之政,贪雉兔之获,则仁者不由也。从此观之,齐楚之事,岂不哀哉,地方不过千里。而囿居九百,是草木不得垦辟,而人无所食也,夫以诸侯之细,而乐万乘之侈,仆恐百姓被其尤也。"司马相如给皇帝提建议说,你与民同乐,不能耗费民力,仅为一人之乐。这话应该说是很精辟的了,也说了一个文臣所应说的,应该说也无可挑剔了。说是一回事,君主看不看就是另一回事。所以司误基位镇马相如的谏言,到商坐指危山价教底起了多少作用就不好说了。实际上,司马相如在赋中,所失括言目输亲急宽含的讽谏之意和全篇相比,实到群建发微不足道。有时候根本起不到作用,甚至相反,实讽反劝。司马相如见武帝好神仙,写《大人赋》以讽,赋垂卫述英乎油立群中大写神仙遨游天地的自由自在,把虚无飘渺的神仙写得有鼻子有眼。结果"相如既奏《大人》之赋,天子大悦,飘飘然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间意。"这篇《大人赋》献给汉武帝,应该让他作个人间的好天子。结果反使武帝有点飘飘欲仙,这样他怎么能潜心经营江山哪。这司马相如写的《大人赋》是劝善呢,还是济恶呢?只有天知道。

  另一个人是杨雄。成帝时,杨雄曾以赋来讽谏成帝。据《汉书·杨雄传》载:"上方郊祠甘泉泰畴、汾阴后土,以求继嗣,召雄待诏承明之庭。正月从上甘泉,还奏《甘泉》以风。……其三月将祭后土,上乃帅群臣,横大河,凑汾阴。既祭,行游介山,回安邑,顾龙门,览盐池。陟西岳以望八荒,迹殷周之墟,眇然以思唐虞之风。雄以为临川羡鱼,不如归而结网,还上《河东赋》以劝。"杨雄上《河东赋》的目的就是劝成帝建立新的功业,徒然羡慕古昔圣人毫无用处。杨雄的另两篇赋《羽猎赋》和《长杨赋》写于《甘泉》、《河东》二赋之后,讽谏之意亦很强烈,意欲告诫君主节制游猎。休养生息。但他在文中大肆铺叙天子游猎的壮阔场面,仅在文尾,曲终奏雅,流露了一些讽谏之意.实际上也没有起到讽谏的作用。

  过去,赋还被文人用于社交活动,用来拜见名人,拜见名人的目的是为自己延誉。帝王们用赋为自己歌功颂德.文人们则把赋作为自己升迁的敲门砖,各得其所,赋之用可谓夥矣。举一个例子,比如左思。左思作《三都赋》作了十年,作完后踌躇满志,很是自负,自认为所作不下班固《两都赋》和张衡的《二京赋》。但他当时并不被人看重.于是。他去见了当时的一个名人,这人叫皇甫谧。皇甫谧当时声誉甚隆,看了赋后"谧称善,为其赋序"。十年辛苦写成的《三都赋》,有了名人作序,便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张载、刘逵为之注,卫瑾为之作解。"司空张(张华)见而叹日:'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有余,久而更新。'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晋书·本传》)

  赋用来干谒。唐代有所谓行卷和温卷之说。"所谓行卷.就是应试的举子将自己的文学创作加以编辑,写成卷轴。在考试以前送呈当时社会上、政治上和文坛上有地位的人,请求他们向主司主持考试的礼部侍郎推荐,从而增加自己及第的希望的一种手段。"(程千帆《唐代进士行卷和文学》)所谓温卷是第一次送呈后,过数日再送,以加深主考官对自己的印象。此外还有纳卷,是举子应试前,按规定向礼部主考官交纳一定数量的有关作品。无论行卷、温卷还是纳卷,各种文体都有,唐代以诗赋取士,赋当然也在投赠之列。还有记载说,除了诗文之外,还有人投赠《幽怪录》、《传奇》、《纂异》一类传奇小说作品。

  赋还有传世的作用。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历代文人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被之金石,施之乐章,藏之名山,传于后世。而作品被采人史传。也是无尚的光荣,是传于后世的一条途径。史传收录赋作从司马迁开始。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