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汪曾祺经典散文选

《汪曾祺经典散文选》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发行汪曾祺编著的实体书。

  • 中文名 汪曾祺小说经典
  • 出版社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作者 汪曾祺 著,曹鹏 选编
  • 出版时间 2009-11-1
  • 字数 318000

基本信息

  作 者:汪曾祺 著,曹鹏 选编

  出 版 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

  出版时间:2009-11-1

  版 次:1

  页 数:348

  字 万试拉讨候紧根特头目层数:318000

 派仅是 印刷时间:2009且试象式热约-11-1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I S B N:978750435960速怎备觉剂巴军盐威5

  包 装:平装

内容简介

  汪曾祺了不起的成就在于悟性与境界以及风格魅力,或者说,他对于生活、对于人、对于趣味、对于美,有来自自己独特的感受,能够生动地表达出来。在这个意义上,他更360百科接近于诗人的气质,同时又是一个爱玩、贪玩、会玩、有童心、真诚、善良的才子。本书收录了他的散文作品数十篇。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1939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从杨振声、闻一多、朱自清诸先生学习,是沈从文先生的入室弟子。曾任中学国文教员、历史博物馆职员。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北京市文联、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工作,编过《北京文艺》、《说说唱唱》、《民间文学》等刊物。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1962年底调至北京京剧团(院)任编剧。曾任北京剧协理事、中国作协理事、中国作协顾问等来自。 曾在海内外出版过小说集、散文集三十余部;《汪曾祺全集》于1998年出版。代表作品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

图书目录

  引言 欣赏汪曾祺的九个角度

  文学编

  自报家门

  沈从文的寂寞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老舍先生

  赵树理同志二三事

  哲人其萎--悼端木蕻良同志

  西窗雨

  万寿宫丁丁响

  林斤澜!哈哈若早尔装局哈哈……

  书画编

  看画

  谈谈风俗画

  自得其乐

文章节选

  文学编

  自报家门

  京剧的角色出台,大都有一段相当长的独白。向观众介绍自己的历史,最近遇到什么事,他将要干什么,叫做"自报家门"。过去西方戏剧很少用这种实另超胶倒距游环乡氢完办法。西方戏剧的第一幕往往是介绍人物,通过别人之口互相介绍出剧中人,这实在很费事。中国的"自报家门"省娘校事得多,我采取这种办法,也是为了图省事,省得麻烦别人。

  法国安妮·居里安女士打算翻译我的小说。她从波士顿要到另一个城市去,已经订好了飞机票。听说我要到波士顿,特意把机票退了,好跟我见一面。她谈了对我的小说的印象,谈得很聪明。有一点是别的评论家没有提过,我自己从来没有意识到的。她说我很多小说里都有水。《大淖记事》是这样。《受戒》写水虽不多,但充满了水的感觉。我想了想,真是这样。这是很自然的。我的家乡·是一个水乡,江苏北部一个不大的城市-_高邮,在运360百科河的旁边。

  运河西边,是高邮湖。城的地势低,据说运河的河底和城墙垛子一般高。我们小时候到运河堤上去玩,可以俯瞰堤下人家的屋顶。因此,常常闹水灾。县境内有很多河道,出城到风盟正围价感式紧完乡镇,大都是坐船。农民几乎家家都有船。水不但于不自觉中成了我的一些小说的背景,并且也影响了我的小说的风格。水有时技么总建滑长晶画民她是汹涌澎湃的,但我们那里的水平常总是柔软的,平和的,静静地流着。

  我是一九二零年生的。三月五日。按阴历算,那天正好是正月十五,元宵节。这是一个吉祥的日子。中国一直很重视这个总未节日,到现在还是这样。到了这天,家家吃"元宵",南北皆然。沾了这个光,我每年的生日都不会忘记。

  我的家庭是一个旧式的地主家庭。房屋、家具、习俗,都很旧。整所住宅,只有一处叫做"花厅"的三大间是明亮的,因为朝南的一溜大窗户是安玻璃的。其余的屋子的窗格上都糊的是白纸。一直到我读高中时,晚上有的屋里点的还是豆油灯。这在全城(除了乡下)大析目整始概找不出几家。

  我的祖父是清朝末科的"拔好步绿都坐室钟呢胜际带贡",这是略高于"秀才"的功名。据说要八股文写得特别好,才能被选为"拔贡"。他有相当多的田产,大概有两三干穿旧煤尽亩田,还开着两家药店,不须破职一家布店,但是生活却很俭省。他爱喝一点酒功作文,下酒菜不过是一个咸鸭况困坐蛋,而且一个咸鸭蛋能喝两顿酒。喝便革参亮助势了酒有时就一个人在屋里大声背唐诗。他同时又是一个免费为人医洽眼疾的完强天诗普按特眼科医生,我们家看眼科是祖传的。在孙辈里他比较喜欢我,他让我闻他的鼻烟。有一回我不停略华上总倍地打嗝,他忽然把我叫到跟前,孩表推毫夜章因律搞问我他吩咐我做的事做好了没有。我想了半天,他吩咐过我做什么事呀?我使劲地想,他哈哈大笑:"嗝不打了吧!"他说这是治打嗝的最好的办法。他教过我读《论语》,还教我写过初步的八股文,说如果在清朝,我完全可以中一个秀才(那年我才十三岁)。他赏给我一块紫色的端砚,好几本很名贵的原拓本字帖。一个封建家庭的祖父对于孙子的偏爱,也仅能表现到这个程度。

  我的生母姓杨。杨家是本县的大族。在我三岁时,她就死去了。她得的是肺病,早就一个人住在一间偏屋里,和家人隔离了。她不让人把我抱去见她,因此我对她全无印象。我只能从她的遗像(据说画得很像)上知道她是什么样子,另外我从父亲的画室里翻出一摞她生前写的大楷,字写得很清秀,由此我知道我的母亲是读过书的。她嫁给我父亲后还能每天写一张大字,可见她还过着一种闺秀式的生活,不为柴米操心。

  我父亲是我所知道的一个最聪明的人,多才多艺。他不但金石书画皆通,而且是一个擅长单杠的体操运动员,一名足球健将,他还练过中国的武术。他有一间画室,为了用色准确,裱糊得"四白落地"。他后半生不常作画,以"懒"出名。他的画室里堆积了很多求画人送来的宣纸,上面都贴了一个红签:"敬求法绘,赐呼××"。我的继母有时提醒:"这几张纸,你该给人家画画了。"父亲看看红签,说:"这人已经死了。"每逢春秋佳日,天气晴和,他就打开画室作画。我非常喜欢站在旁边看他画,对着宣纸端详半天。先用笔杆的一头或大拇指指甲在纸上划几道,决定布局,然后画花头、枝干、布叶、勾筋。画成了,再看看,收拾一遍,题字,盖章,用摁钉钉在板壁上,再反复看看。他年轻时曾画过工笔的菊花。能辨别、表现很多菊花品种。因为他是阴历九月生的,在中国,习惯把九月叫做菊月,所以对菊花特别有感情。后来就放笔作写意花卉了。他的画,照我看是很有功力的。可惜局促在一个小县城里,未能浪游万里,多睹大家真迹。又未曾学诗,题识多用成句,只成"一方之士",声名传得不远。很可惜!他学过很多乐器,笙箫管笛、琵琶、古琴都会,他的胡琴拉得很好。几乎所有的中国乐器我们家都有过。包括唢呐、海笛。他吹过的箫和笛子是我一生中见过的最好的箫、笛。他的手很巧,心很细,我母亲的冥衣(中国人相信人死了,在另一个世界--阴间还要生活,故用纸糊制了生活用物烧了,使死者可以"冥中收用",统称冥器)是他亲手糊的。他选购了各种砑花的色纸,糊了很多套,四季衣裳,单夹皮棉,应有尽有。"裘皮"剪得极细,和真的一样,还能分出羊皮、狐皮。他会糊风筝。有一年糊了一个蜈蚣--这是风筝中最难的一种,带着儿女到麦田里去放。蜈蚣在天上矫矢摆动,跟活的一样。这是我永远不能忘记的一天。他放蜈蚣用的是胡琴的"老弦"。用琴弦放风筝,我还未见过第二人。他养过鸟,养过蟋蟀。他用钻石刀把玻璃裁成小片,再用胶水一片一片斗拢粘固,做成小船、小亭子、八面玲珑绣球,在里面养金铃子--一种金色的小昆虫,磨翅发声如金铃。我父亲真是一个聪明人。如果我还不算太笨,大概跟我从父亲那里接受的遗传因子有点关系。我的审美意识的形成,跟我从小看他作画有关。

  我父亲是个随便的人,比较有同情心,能平等待人。我十几岁时就和他对坐饮酒,一起抽烟。他说:"我们是多年父子成兄弟。"他的这种脾气也传给了我。不但影响了我和家人子女、朋友后辈的关系,而且影响了我对我所写的人物的态度以及对读者的态度。

  我的小学和初中是在本县读的。

  小学在一座佛寺的旁边,原来即是佛寺的一部分。我几乎每天放学都要到佛寺里逛一逛,看看哼哈二将、四大天王、释迦牟尼、迦叶阿难、十八罗汉、南海观音。这些佛像塑得很生动。这是我的雕塑艺术馆。

  ……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