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龙图是小说和戏剧中对包拯的称谓。宋仁宗皇帝之前,并没有"龙图"这种官职,只是从包公才开始。在民间传说提到:包公曾使仁宗皇帝母子团圆;仁宗皇帝对包公十分感激,再加上包公为官清正,百姓呼为"包青天";仁宗皇帝亲自为包公画了一张半身像,御赐给包公;因为是皇帝画的,所以就称"龙图"。"龙图"不是随便可以挂的,所以仁宗皇帝又御赐造一座楼阁,把"龙图"挂在里面,就叫"龙图阁",作为叶黑包公的官府。后来,包公屡建功劳,仁宗皇帝又封包公为龙图阁大学士。从此,龙图阁就正式作为一种官的名称,包公也叫做包龙图了。
- 中文名 包拯,字希仁
- 别名 包公,包青天,包龙图
- 性别 男
- 国籍 中国
- 民族 汉
包公别称
来源
在《三侠五义》里包大人曾因断乌盆案远近闻名,被上司嫉妒,又因乌盆案主犯赵大刑毙,包公被革职罢官,无处投奔来得京师,病倒在大相国寺,正巧遇到丞相王芑受仁宗皇帝所托寻来自找应梦贤臣,天子把360百科梦中所见御笔亲画了形像,赐图像假配长校核一张给王丞相,王配鸡硫费练次丞相找到包公细看相貌正是龙图之人,把包公带上金殿,天子大喜,得知包公能断乌盆审冤案便要他镇玉宸宫作祟之邪,由此包公得知玉宸宫李妃当年冤案,皇帝见他能镇鬼神大悦,即器受销升用开封府府尹、阴阳学士,加封"阴阳"二字,从此人们传包公善于审鬼,白断阳夜断阴,又因包公直言皇帝陈州放赈用人不当,天子见他忠心为国,便加封包公为龙图阁大学士,赐三口铜铡以镇吓外官,前往陈州察赈,故在后来的戏曲、民间传说里包大人又马被称为"包龙图"。
历史包装
包拯是历史上的自一个真实人物,生于公元999年,死于公元1062年,北宋庐州(今合肥)人,宋仁宗时,任监察御史,后任天章阁待制、龙图世执买观作东结阁大学士。包拯为官时环反争断点,执法严峻,不畏权贵,断过许多大案,被人视为清官。经过文学小说、戏剧的宣扬,包拯名扬四海,深受世人推崇。在传统背稳件规这控有识的戏剧中,包拯被称作"包龙图",也称"包黑子"和"包文正"。这几个称号都有来历,但都是传说,很难考证。
"包黑子"的称号有两种说法,一是在戏剧中,包拯是一副完全黑色的打扮,黑头、黑脸、黑胡须、黑衣服,在人们的印象中,他是一个皮肤黝黑的人。《三侠五义》中写包拯出生时外貌黑漆漆的,7岁时起名就叫"黑子",后改叫"黑三",所以,民间就有了"包黑子"的叫法。人们之所以这样描绘,是因为人们认为黑色是刚正无畏的象征,代表着威严和铁面无私,与包拯的身份和精神相吻合。人们称他"包黑子",是对他的微声盐般强褒奖。
关于"包文正"的叫法,也是文学作品对他的褒奖,《三侠五义》中写道:"宁老先生给包公起了个官名。一个'拯'字,取意将来可拯民于水火之中,起字'文正',取其'文'与'正',岂不是'政'字么,言其将来理团字请鸡乎日国政,必为治世良臣之意。"包拯本字"希仁",小说中将其改为"文正",自然是为了颂扬他,戏剧也采用了此说,于是"包文正"之名便叫开了。
其他相关
--第六回 罢官职逢义士高僧 应龙图审冤魂怨鬼
单言包公主仆乘马竟奔京师。一日,来至大相国寺门前,包公头晕眼花,竟从马上栽将下来。包兴一见,连忙下马看时,只见包公二目双合,牙关紧套围万械告电闭,人事不知。包兴叫着不应去按微用能空严商,放声大哭。惊动庙中方丈,乃得道高僧,俗家复姓诸葛名遂,法号了然,学问渊深,以至医卜星相,无一不精,闻得庙外人声,来到山门以外,近前诊了脉息,说:"无妨,无妨。"又问了方才映责以亲清旧兴宽号如何落马的光景,包兴告诉明白。了然便叫僧众帮扶抬到方丈东间,急忙讲还增落开方抓药。包兴精心用意煎好。吃不多时,至二鼓天气,只听包公哎呀一声,睁开二目,见灯光明亮,包兴站在一旁,那边椅子上坐着个僧人。包公便问:"此是何处?"包兴便将老爷胞非昏过多时,亏这位师傅慈悲用药救活的话,说了一回,包公刚要挣扎起来致谢,和尚过来按住,道:"不可劳动,须静静安心养神。"
尔一混第止认 过了几日,包公转动如常,才致谢和尚。以至饮食用药调理,俱已知是和尚的,心中不胜感激。了然细看包公气色,心下明白,便问了年命,细算有百式货只式日之难,过了日子就好了,自有机缘,便留住包公在庙内居住。于是将包公改作道人打扮,每日里与了然不是下棋,便是吟诗,彼此爱慕。将过了三个月。一日,了然模怀班员压斤绿创英求包公写"冬季唪经祝国裕民:八字,叫僧人在山门两边粘贴。包公无事,同了然出来,一旁观看。只见那壁厢来了一个厨子,手提菜筐,走至庙前,不住将包公上下打量,瞧了又瞧,看了又看,直瞅着包公进了庙,他才飞也似地跑了,包公却不在意,回庙去了。 你道此人是谁?他乃丞相府王芑的买办厨子。只因王老大人面奉御旨,赐图像一张,乃圣上梦中所见,醒来时宛然在目,御笔亲画了形像,特派王老大人暗暗密访此人。丞相遵旨回府,又叫妙手丹青照样画了几张,吩咐虞侯、伴当、执事人员各处留神,细细访查。不想这日买办从大相国寺经过,恰遇包公,急忙跑回相府,找着该值的虞侯,便将此事,说了一遍。虞侯闻听,不能深信,亦不敢就回,即同买办厨子暗到庙中,闲游的一般,各处瞻仰。后来看到方丈,果见有一道人与老僧下棋,细看相貌正是龙图之人,心中不胜惊骇,急忙赶回相府,禀知相爷。 王大人闻听,立刻传轿到大相国寺拈香。一是王大人奉旨所差之事,不敢耽延;二是老大人为国求贤,一番苦心。不多时,来到庙内。小沙弥闻听,急忙跑至方丈室内,报与老和尚知道。只见了然与包公对弈,全然不理。倒是包公说道:"吾师也当迎接。"了然道:"老僧不走权贵之门,迎他则甚?"包公道:"虽然如此,他乃是个忠臣,就是迎他,也不至于沾碍老师。"了然闻听,方起身道:"他此来与我无沾碍,恐与足下有些爪葛。"说罢,迎出去了。 接至掸堂,分宾主坐了。献茶已毕,便问了然:"此庙有多少僧众?多少道人?老夫有一心愿,愿施僧鞋僧袜,每人各一双,须当面领去。"了然明白,即吩咐僧道领取,一一看过,并无此人。王大人问道:"完了么?你庙中还有人没有?"了然叹道:"有是还有一人,只是他未必肯要大人这一双鞋袜。如要见这人,大概还须大人以礼相见。"王丞相闻听,忙道:"就烦长老引见引见何如?"了然答应,领至方丈。包公隔窗一看,也不能回避了,只得上前一揖,道:"废员参见了。"王大人举目细看形容,与圣上御笔画的龙图分毫不差,不觉大惊,连忙让坐,问道:"足下何人?"包公便道:"废员包拯,曾任定远县。"因断乌盆革职的话,说了一遍。王大人见包公说话梗直,忠正严肃,不觉满心欢喜,立刻备马,请包公随至相府。进了相府,大家看大人轿后一个道士,不知什么缘故。当下留在书房安歇。 次日早朝,仍将包公换了县令服色,先在朝房伺候。净鞭三下,天子升殿。王芑出班奏明仁宗。天子大喜:"立刻宣召见朕。"包公步上金阶跪倒,三呼已毕。王子闪龙目一看,果是梦中所见之人,满心欢喜,便间为何罢职。包公便将断乌盆将人犯刑毙身死情由,毫无遮饰,一一奏明。王芑在班中着急,恐圣上见怪。谁知天子不但不怪,反喜道:"卿家既能断乌盆负屈之冤魂,必能镇皇宫作祟之邪。今因玉宸宫内每夕有怨鬼哀啼,甚属不净,不知是何妖邪,特派卿前往镇压一番。"即着王芑在内阁听候。钦派太监总管杨忠带领包公,至玉宸宫镇压。
这杨忠素来好武,胆量甚好,因此人皆称他为"杨大胆"。奉旨赐他宝剑一口,每夜在内巡逻。今日领包公进内。他哪里瞧得起包公呢,先问了姓,后又问了名,一路称为老黑,又叫老包。来到昭德门,说道:"进了此门,就是内廷了。想不到你七品前程如此造化!今日对了圣心,派你入宫,将来回家到乡里说古去罢。是不是?老黑呀!怎么我合你说话,你怎么不响呢?"包公无奈,答道:"公公说的是。"杨忠又道:"你别合我闹这个整脸儿。我是好顽好乐的。这就是你,别人还巴结不上呢。"说着话,进了凤右门,只见有多少内侍垂手侍立。内中有一个头领,上前执手,道:"老爷今日有何贵干?"杨忠说:"辛苦,辛苦!咱家奉旨带领此位包先生前到玉宸宫镇邪。此乃奉旨官差。我们完差之时,不定三更五更回来,可就不照门了,省得又劳动你们。请罢,请罢!"说罢,同了包公,竟奔玉宸宫。只见金碧交辉,光华烂漫,到了此地,不觉肃然起敬。连杨忠爱说爱笑,到了此地,也就哑口无言了。
来至殿门,杨忠止步,,悄向包公道:"你是钦奉谕旨,理应进殿除邪。我就在这门槛上照看便了。"包公闻听,轻移慢步,侧身而入,来至殿内,内正中设立宝座,连忙朝上行了三跪九叩之礼,又见旁边设立座位,包公躬身入座。 杨忠正自发怔,只见丹墀以下起了一个旋风,滴溜溜在竹丛里团团乱转,又隐隐的听得风中带着悲泣之声。包公闪目观瞧,只见灯光忽暗,杨忠在外扑倒;片刻工夫,见他复起,袅袅婷婷,走进殿来,万福跪下。此时灯光复又明亮。包公以为杨忠戏耍,便以假作真,开言问道:"你今此来,有何冤枉,诉上来。"只听杨忠娇滴滴声音,哭诉道:"奴婢寇珠原是金华宫承御,只因救主遭屈,含冤地府,于今廿载,专等星主来临,完结此案。"便将当初定计陷害的原委,哭诉了一遍。"因李娘娘不日难满,故特来泄机由。星主细细搜查,以报前冤,千万不可泄漏。"包公闻听点头,道:"既有如此沉冤,包某必要搜查,但你必须隐形藏迹,恐惊主驾,获罪不浅。"冤魂说道:"谨遵星主台命。"叩头站起,转身出去,仍坐在门槛子上。 不多时,只见杨忠张牙欠嘴,仿佛睡醒的一般,瞧见包公仍在那边端坐,不由悄悄地道:"老黑,你没见什么动静,咱家怎生回复圣旨?"包公道:"鬼已审明,只是你贪睡不醒,叫我在此呆等。"杨忠闻听诧异,道:"什么鬼?"包公道:"女鬼。"杨忠道:"女鬼是谁?"包公道:"名叫寇珠。"杨忠闻听,只吓得惊异不止,暗自思道:"寇珠之事算来将近二十年之久,他竟如何知道?"连忙陪笑,道:"寇珠她为什么事在此作祟呢?"包公道:"你是奉旨,同我进宫除邪,谁知你贪睡。我已将鬼审明,只好明日见了圣上,我奏我的。你说你的便了。"杨忠闻听,不由着急,道:"嗳呀!包……包先生,包老爷,我的亲亲的包……包大哥,你这不把我毁透了吗?可是你说的,圣上命我同你进宫;归齐我不知道,睡着了,这是什么差使眼儿呢?怎的了!可见你老人家就不疼人了。过后就真没有用我们的地方了?瞧你老爷们这个劲儿,立刻给我个眼里插棒槌,也要我们搁得住呀!好包先生,你告诉我,我明日送你个小巴狗儿,这么短的小嘴儿。"包公见他央求可怜,方告诉他道:"明日见了圣上,就说:'审明了女鬼,系金华宫承御寇珠含冤负屈,来求超度她的冤魂。臣等业已相许,以后再不作祟。'"杨忠听毕,记在心头,并谢了包公,如敬神的一般,他也不敢言语亵渎了。 出厂宸宫,来至内阁,见了丞相王芑,将审明的情由,细述明白。少时圣上临朝,包公合杨忠一一奏明,只说冤魂求超度,却不提别的。圣上大悦,愈信乌盆之案,即升用开封府府尹、阴阳学士,包公谢恩。加封"阴阳"二字,从此人传包公善于审鬼。白日断阳,夜间断阴,一时哄传遍了。 包公先拜了丞相王芑,爱慕非常;后谢了了然,又至开封府上任,每日查办事件。便差包兴回家送信,并具禀替宁老夫子请安;又至隐逸村投递书信,一来报喜,二来求婚毕姻。包兴奉命,即日起身,先往包村去了。 未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九回断奇冤奏参封学士 造御刑查赈赴陈州
包公退了堂,来至书房,即打了招底,叫公孙策誊清。公孙策刚然写完,包兴进来,手中另持一纸,向公孙策道:"老爷说咧,叫把这个誊清夹在招内,明早随着摺子一同具奏。"先生接过一看,不觉目瞪神痴,半晌方说道:"就照此样写么?"包兴道:"老爷亲自写的。叫先生誊清,焉有不照样写的理呢?"公孙策点头,说:"放下,我写就是了。"心中好不自在。原来这个夹片是为陈州放粮,不该中用椒房宠信之人,直说圣上用人不当,一味顶撞言语。公孙策焉有不担惊之理呢?写只管写了,明日若递上去,恐怕是辞官表一道。总是我公孙策时运不顺,偏偏遇的都是这些事,只好明日听信儿再为打算罢。
至次日五鼓,包公上朝。此日正是老公公陈伴伴接招于,递上多时,就召见包公。原来圣上见了包公招于,初时龙心甚为不悦。后来转又一想,此乃直言敢陈,正是忠心为国,故尔转怒为喜,立刻召见包公。奏对之下,明系陈州放赈恐有情弊,因此圣上加封包公为龙图阁大学士,仍兼开封府事务,前往陈州稽察放赈之事,并统理民情。包公并不谢恩,跪奏道:"臣无权柄,不能服众,难以奉诏。"圣上因此又赏了御札三道。包公谢恩,领旨出朝。 且说公孙策自包公入朝后,他便提心吊胆,坐立不安,满心要打点行李起身,又恐谣言惑众,只得忍耐。忽听一片声喊,以为事体不妥。正在惊惶之际,只见包兴先自进来告诉:"老爷圣上加封龙图阁大学士,派往陈州查赈。"公孙策闻听,这一乐真是喜出望外。包兴道:"特派我前来与先生商议,打发报喜人等,不准他们在此嘈杂。"公孙策欢欢喜喜,与包兴斟酌妥协,赏了报喜的去后,不多时包公下朝。大家叩喜己毕。便对公孙策道:"圣上赐我御札三道,先生不可大意。你须替我仔细参详,莫要辜负圣恩。说罢,包公进内去了。 这句话把个公孙策打了个闷葫芦,回至自己屋内,千思万想,猛然省悟,说:"是了!这是逐客之法,欲要不用我,又赖不过了然的情面,故用这样难题目。我何不如此如此鬼混一番,一来显显我胸中的抱负,二来也看看包公胆量。左右是散伙罢咧!"于是研墨蘸笔,先度量了尺寸,注写明白。后又写了做法,并分上、中、下三品,龙、虎、狗的式样。他用笔画成三把铡刀,故意的以"札"字做"铡"字,看包公有何话说。画毕,来至书房。包兴回明了包公,请进。公孙策将画单呈上,以为包公必然大怒,彼此一拱手就完了。谁知包公不但不怒,将单一一看明,不由春风满面,口中急急称赞:"先生真天才也!"立刻叫包兴传唤木匠。"就烦先生指点,务必连夜荡出样子来,明早还要恭呈御览。"公孙策听了此话,愣柯柯的连话也说不出来。此时就要说这是我画着玩的,也改不过口来了。 又见包公连催外班快传匠役。公孙策见真要办理此事,只得退出,从新将单于细细的搜求,又添上如何包铜叶于,如何钉金钉子,如何安鬼王头,又添上许多样色。不多时,匠役人等来到。公孙策先叫看了样子,然后教他做法。众人不知有何用处,只得按着吩咐的样子荡起,一个个手忙脚乱,整整闹了一夜,方才荡得。包公临上朝时,俱各看了,吩咐用黄箱盛上,抬至朝中,预备御览。 包公坐轿来至朝中,三呼已毕,出班奏道:"臣包拯昨蒙圣恩赐臣御札三道,臣谨遵旨,拟得式样,不敢擅用,谨呈御览。"说着话,黄箱已然抬到,摆在丹墀。圣上闪目观瞧,原来是三口铡刀的样子,分龙、虎、狗三品。包公又奏:"如有犯法者,各按品级行法。"圣上早已明白包公用意,是借"札"字之音改作"铡"字,做成三口铡刀,以为镇吓外官之用,不觉龙颜大喜,称羡包公奇才巧思,立刻准了所奏:"不必定日请训,俟御刑造成,急速起身。" 包公谢恩,出朝上轿,刚到街市之上,见有父老十名一齐跪倒,手持呈词。包公在轿内看得分明,将脚一跺轿底(这是暗号),登时轿夫止步打柞。包兴连忙将轿帘微掀,将呈子递进。不多时,包公吩咐掀起轿帘。包兴连忙将轿帘掀起,只见包公嗤、嗤将呈子撕了个粉碎,掷于地下,口中说道:"这些刁民!焉有此事?叫地方将他们押去城外,惟恐在城内滋生是非。"说罢,起轿竟自去了。这些父老哭哭啼啼,抱抱怨怨,说道:"我们不辞辛苦奔至京师,指望伸冤报恨。谁知这位老爷也是怕权势的,真是闻名不如见面。我等冤枉再也无处诉了。"说罢,又大哭起来。旁边地方催促,道:"走罢,别叫我们受热。大小是个差使,哭也无益,何处没有屈死的呢?"众人闻听,只得跟随地方出城。刚到城外,只见一骑马飞奔前来,告诉地方道:"送他们出城,你就不必管了,回去罢!"地方连忙答应,抽身便回去了。来人却是包兴,跟定父老,到无人处,方告诉他们道:"老爷不是不准呈子,因市街上耳目过多,走漏风声,反为不美。老爷吩咐,叫你们俱不可散去;且找幽僻之处藏身,暗暗打听老爷多攒起身时,叫你们一同随去。如今先叫两个有年纪的,悄悄跟我进城,到衙门有话问呢。"众人闻听,俱各欢喜。其中单叫两个父老,远远跟定包兴,到了开封府。包兴进去回明,方将两个父老带至书房。包公又细细问了一遍。原来是十三家,其中有收监的,有不能来的。包公吩咐:"你们在外不可声张,俟我起身时一同随行便了。"二老者叩头谢了,仍然出城而去。 且说包公自奏明御刑之后,便吩咐公孙策督工监造,务要威严赫耀,更要纯厚结实。便派王、马、张、赵四勇士服侍御刑:王朝掌刀,马汉卷席捆人,张龙、赵虎抬人入铡。公孙策每日除监造之外,便与四勇士服侍御刑,操演规矩,定了章程礼法,不可紊乱。 不数日光景,御刑打造已成,包公具摺请训,便有无数官员前来饯行。包公将御刑供奉堂上,只等众官员到齐,同至公堂之上,验看御刑。众人以为新奇,正要看看是何制度。不多时,俱到公堂,只见三口御铡上面俱有黄龙袱套,四位勇士雄赳赳,气昂昂,上前抖出黄套,露出刑外之刑,法外之法。真是"光闪闪,令人毛发皆竖;冷飓飓,使人心胆俱寒"。正大君子看了尚可支持,好邪小人见了魂魄应飞,真算从古至今未有之刑也!众人看毕,回归后面。所有内外执事人等忙忙乱乱,打点起身。包公又暗暗吩咐,叫田忠跟随公孙策同行。"到了起行之日,有许多同僚在十里长亭送别,也不细表。沿途上叫告状的父老也暗暗跟随。 这日包公走至三星镇,见地面肃静,暗暗想道:"地方官制度有方。"正自犯想,忽听喊冤之声,却不见人。包兴早已下马,顺着声音找去,原来在路旁空柳树里。及至露出身来,却又是个妇人,头顶呈词,双膝跪倒。包兴连忙接过呈子。此时轿已打杵,上前将状子递入轿内。包公看毕,对那妇人道:"你这呈子上言家中无人,此呈却是何人所写?"妇人答道:"从小熟读诗书,父兄皆是举贡,嫁得丈夫也是秀才,笔墨常不释手。"包公将轿内随行纸墨笔砚,叫包兴递与妇人另写一张。只见不假思索,援笔立就,呈上。包公接过一看,连连点头,道:"那妇人,你且先行回去听传。待本阁到了公馆,必与你审问此事。"那妇人磕了一个头,说:"多谢青天大人!"当下包公起轿,直投公馆去了。 未识后事如何,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