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郑伟宏

郑伟宏,男,1948年生于江西会昌。广东兴宁人。197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

  • 中文名 郑伟宏
  • 国籍 中国
  • 民族 民族
  • 出生地 江西会昌
  • 出生日期 1948年

人物分工

  现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中国逻辑学会因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上海逻辑学会副会长。

代表著作

  著有《因明正理门论直解》、《汉传佛教因明研究》、《因明大疏校释、今译、研究》等,并著有逻辑通俗读物多种,深受读者欢迎。

人物事迹

  郑伟宏老师家的客厅特别福含往阳快跟强杆大,相比之下,书房就小了许多。他一脸苦恼地说,书已经多到要从书房扑出来了识难光,再这样下去,只能挪用客来自厅的地方了。实际上,客厅已经被一柜书占去了不少空间--大多是与郑老师研究相关的著作,此外则是气功360百科养生类的书,郑老师坚持打拳养逐具真守体强金务王阶静坐练功,已有二十多年了。 先掌厂郑老师的研究领域五危钟脱结冲调权很普城是汉传佛教因明,历来被称作绝学,极为专门冷僻。他用了四个字来形容自己的学术之路:"众缘和谐。"要知道,1965年到复旦读书,他本来想进新闻系,将来做记者,却"阴差术固你存护台阳错"地进了哲学系,之后,从含支才紧红沿蛋路居征1978年开始,做起了逻辑学研究。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逻辑给人的总印象仍是抽象枯燥难学,郑老师便和好朋友倪正茂(后来转而研究法学,成了名家)合作,写了不少通俗读物--"我们合作的书拿了相关领域的最高奖,在好多高校被当作教值此钱倒消曲境样死材,连台湾都在用我们的书。"要四陈继互存构器却知道,郑老师当年为敌重了把逻辑学写活,可费了不均政故助济手速浓少心思,书中有个把举办集体婚礼说成"集体结婚"的例子,是郑老师结婚那天,在理发店陪伴爱人时随手从报纸上摘录的。这可是结婚那天呢汽张!

  而从研究逻辑到研究因明,是在1983年,郑老师接下了编纂《中国逻辑史》因明部分的任务。"我主观上是受周谷城先生一句名言的影响:'学正背马益问是抓来的。'他本人早年就因为只能教中国通史不能教世界通史,评不上教授,便发愤写了一本《世界通史》。"忘年交老报人黄石村先生的助缘,则让他一直铭感块刻于心。黄先生有一套因明藏书,在三年困难时期得自一位还俗僧人之手,是海内独步的珍藏。黄先生弥留之际,听说郑老师有志于因明研究,就在病榻上把这套书送给了他。有了这么珍贵的文献,郑老师自此安安心心坐起了冷板凳,经过多年搜求,他的相关藏书已是国内第一,连各大图书馆也比不过。

  说到过去,郑老师不得不感叹缘法的奇妙:"我与绝学结缘实在是阴差阳错。我是喜欢热闹喜欢玩的,不喜欢偏走形而上之路。喜欢打篮球,1966年还进入上海高校象棋决赛,参加学生冬泳队,真容又另显完该严抓型她没想到后半生会打拳静坐。" 因明研究这条路已经走了三十年了,目下又有两本专著要出版,郑老师还会继续走下去。

  摄影 管开吉 撰文 郑诗亮

  十问Q&A

  Q:您是否知道自己有多少藏书?

  A:藏书端只屋南除封西团不是很清楚,没有去数过。

  Q:您记忆中自己买的第一本书是什么?

  A:在1965年买的费尔巴哈的《黑格尔哲学批判》。

  Q:您最近买的一本书是什么?

  A:养生书,南怀瑾的《我说参同契》。

  Q:一般以哪种方式买书,逛书店还是网上购买?

  A:主要是在书店买书。

  Q:您每月大概花多少钱买书?

  A:每月买书平均也就一二百元,实在不多。这与研究面过

  窄有关系。

  Q:您手上正在阅读的是什么书?

  A:《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记》。手头的书来不及读。回赠的

  书占不少,每月还收到海内外的佛教杂志有七八家。

  Q:看书时候的最佳佐料是什么?

  A:喝茶,冬季喝普洱茶,春季喝绿茶。

  Q:您平时阅读,网络和纸面的比例是多少?

  A:主要是纸面,上网主要看新闻,查资料。

  Q:有没有一本书,是每年都要拿出来读一读的?

  A:汉传因明的经典著作,玄奘高足窥基的《因明大疏》。治

  因明近三十年来读得最多。申请基金立项专攻此书至今

  都九年了。

  Q:如果让您只带一本书去某个地方,您会带哪本?

  A:养生保健一类的书吧。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