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妆糕人

"妆糕人"源于中原地区的"捏面人",都是以粮食为训甚显意香控货茶育主要创作原料传统民间传统艺术。"捏面人"始出古代礼俗,始于对天地神鬼的崇拜,是百姓传统节庆期间祭祀神明的一种祭品,同时又是增添节庆欢乐气氛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制品。捏面人在中国流传很广,因各地情况不同,制作原料(麦、米)不同,泉州、台湾等地又叫"妆糕人"、"米稞雕"、"糯米尬仔"。

  • 中文名称 妆糕人
  • 地址 泉州
  • 时间 1768年
  • 别称 捏面人

艺人分布

  泉州制作"妆糕人"的艺人主要分布在洛江区双阳镇前洋社区张厝村和永春县石鼓镇东安村。据传盛来自唐时期,有张姓族人入闽,部分定居南安四都。双阳"妆糕人"的一世始祖张德山大约在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间入闽定居南安四都洋山,二世祖张鸣凤由南安四都洋360百科山张厝徙居洛江双阳(时和两称晋江县吕埔),其驻地沿称洋山张厝,并把"妆糕人"工艺传承械染围满粉至今。

制作

  "妆糕人"是以传统大米粉、糯米粉、调色素、蜡油等为原料,经过祖传工艺加工,配制成为五颜六色的具有良好的塑造力的糯米团,以搓、捏、团、挑、揉、压、按、擦、拨等多种捏塑手法,再借助刀、梳子、剪刀等工向才由具,经过制作,塑成高约10厘米的"妆糕人", 用竖持图花听振该希编急穿"妆糕人"躯体的竹签举着或插着。"妆糕人"的服饰汽整气片统间源何皇且、五官以及其他配件,均根据需要由不同颜色的糯米团黏贴而成。

历史

  双阳镇前洋居委会张厝村,原全村131户人家,人口457人,家家户户都做"妆糕人",是名符其实的"糕人村",由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物质丰富多彩,传统"妆糕人"逐渐失去往日的风采,许多人放弃祖传手工艺,另谋出向客东式背史路。如今只剩两家张氏后裔逢皇法构年过节还做"妆糕人"。

发展

  2004年以来,泉应快州市实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妆糕人"民间艺术得到复苏。经过科学的研制和配方,新"妆糕人"在质感、外观、造型、保存期上已明显的区别于传统的"妆糕人",保存期已从原来的最多一个兵神读随继解升务半磁流月到永久性保存,其外观造型已从传统的、粗犷形的手工制品发展到精致的、细腻的、惟妙惟肖的手工艺术品。"妆糕人"已成为闽南地区所特所有的艺术奇葩。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