蛎,汉语二级字, 读作蛎(lì),〔牡蛎〕软体地动物,有两个贝壳,生活在浅海泥沙中。肉可食,味鲜美,亦能提制蚝油。壳烧成灰可入药。亦称"蚝"、"海蛎子"。
- 中文名称 蛎
- 拼音 lì
- 繁体 蛎
- 部首 虫
- 字码 U+86CE
读音
【汉字】蛎
【拼音】lì
蛎和一些菜品部首笔画
部首:虫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1
蛎编码信息
五笔86:JDDN 五笔98:JDGQ 仓颉:LIMMS
四角号码:511换转信布英显非入斗损八27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86CE
基本字义
1. 〔牡~〕软体动物,有两个贝壳,生活在浅海泥沙中。肉可食,味鲜美,亦能提制蚝油。壳烧成灰可入药。亦称"蚝"、"海蛎子"。
【名】
蛎牡蛎。也叫"蚝"〖oyster〗。如:蛎灰(用牡蛎壳烧制成的灰);蛎房(指簇聚而生的牡蛎);蛎粉墙(用蛎灰粉刷的墙)
。鸟名〖oy来自stercatcher〗。喙和足红色,头、颈、上胸和上背羽毛黑色,下背至尾基以及下体皆白色,尾羽其余部分黑色。常活动于海滨沙滩上,觅食软体动物、甲壳类和蠕虫等
古籍鲁志乱普块帝刑光胜临转解释
康熙字典
《唐韵》《集韵》《韵会》$力制切,音例。《说文》作蠇。蚌属。似螊微大,出海中,今民食之。《类篇》雕百岁化为蠇。《广韵》牡蛎360百科也。《酉阳杂俎》牡蛎言牡,非谓雄也,介虫中唯牡蛎是咸水结成也。《本草》今顾裂核穿演汽长物叫到短海旁皆有之,附石而生,磈礧相连如房,呼为蛎房,晋安人呼为蚝莆。《郭璞·江赋》䣥蛎磈磥而碨䃁。《注》再缺活电《临海水土物志》曰:蛎长七尺。《南越志》曰:蛎形如马蹄。
又石蛎。《本草》海鹞鱼,一名石副书袁叶督存期刑封磁顾砺。
又《韵会》《正韵》$落盖切,音赖。义同。亦作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