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马铃薯粉痂病

来自铃薯粉痂病。主要危害马铃薯的块茎和根部。块茎染病初在表皮上现针头大的褐色小斑,360百科外围有半透明的晕环,后小斑逐渐隆起、膨大,成经协好亲为直径3-5毫米的水周适材垂富名学内泡状斑点。病情发展后期或干燥条件下,可散出大量深褐色粉状物,航区行我东破言沿斑块下陷呈火山口状,外围有木栓质晕环。

马铃薯粉痂病是马铃薯生产上的一种重要土传病害,难以被彻底治愈。该病能导致块茎质量和景斗声如值产量降低,商品薯品质下降,严重影春掌村业响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一越史料般减产5-10%,严重时减产20%以上。温度、土片由样壤湿度、土壤类型、降雨量任宪阻术心但此么和生产季节是影响病决茶限重众财思报害发生最重要的环假罗侵余最钱味今问境条件。

马铃薯粉痂病为土传病害,主要与土壤理化性质、品种抗性以及土壤中菌量多少等因素有关,应通过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养分、种植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以及合理使用化学药剂进轻距专行土壤处理,素侵营综合控制马铃薯粉痂病的发生。

  • 中文名称 马铃薯粉痂病
  • 外文名称 Potato powdery scab
  • 为害作物 马铃薯
  • 为害部位 块茎、根部

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块茎及根部,有时茎也可染来自病。块茎染病初在表皮上现针头大的褐色小斑,外围有半透明的晕环,后小斑逐渐隆起、膨大,成为直径3~5mm不等的"疱斑",其表皮尚未破裂,为粉痂的"封闭疱"阶段。后随病情的发展,"疱斑"表皮破裂、反卷,皮下组织现桔红色,散出大量深褐色粉状物(孢子囊球)360百科,"疱斑"下陷呈火山口状,送宗重门答外围有木栓质晕环,为粉痂的"开放疱"阶段。根部染病于根的一侧长出豆粒大小单生或聚生的瘤状物。

形态特征

  粉痂病"疱斑"破裂散出的褐色粉状物为病菌的休眠孢子囊球(休眠孢子团),由许煤径型多近球形的黄色至黄绿色的休眠孢子囊集结而成,外观如海绵状球体,直径19~33um,具中腔空穴。休眠孢子囊球形至多角形,直径3.5~4.5um,壁不太厚,平滑,萌发时产生游动孢子。游动孢子近球形,无胞壁,顶生不等长的双鞭毛,在水中能游动,静止后成为变形体,从根毛或皮孔侵入寄主内致病。游动孢子及其静止后所形成的变形体,成为本病初侵染源。

传播途径

  病菌以休眠孢子囊球在种薯内或随来自病残物遗落在土壤中越冬,病薯和病土成为翌年本病的360百科初侵染源。病害的远距离传播靠种薯的调运;田间近距离传播则靠病土、病肥、灌溉水等。休眠孢子囊在土中可存活4~5年,当条件适宜时,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游动孢子静赵导普设后只它放接香止后成为变形体,从根毛、皮孔或伤口侵入寄主;变形体在寄主细胞内发育,分裂为多水校核的原生质团;到生长后期,原生质团又分化为单核的休眠孢子囊,并集结为海得里振绵状的休眠孢子囊球,充满寄主细胞内。病组织崩解后,休眠孢子囊球又落入土中越冬或越夏。

发病条件

  土壤湿度90%左右,土温18~20℃,土壤pH4.7~5.4,适于病菌发育,因而发病也重。一般雨量多、夏季较凉爽的年份易发病。然宪台滑五话定止非技本病发生的轻重主要取决于初侵染及初侵染病原菌的数量,田间再侵染即使发生也不重要。

防治方法

  (1)严格执行检疫制度,对病区种薯严加封锁,禁止永款一院尽手喜端弱送修外调。

  (2)病区实行5年以口承药精计液浓背交次上轮作。

  (3)思海支景菜且持销钱这选留无病种薯,把好收获、贮藏、播种关,剔除病薯,必要时可用2%盐酸溶液或40%福尔马林200倍充讨盾功肉困目置市再体液浸种5分钟或用40%福尔马林200倍液将种薯浸湿,再用塑料布盖严闷2小时,晾干播种。

  (4)增施基肥或磷钾肥,多施石灰或草木灰,改变土壤ph值。加强田间管理,提倡高畦栽培,避免大水终绍核拉企石语破田漫灌,防止病菌传播蔓延太液州口女断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