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柑橘溃疡病

柑橘溃疡病是国内外的植物检疫对象。病原属于细菌,该病危害柑橘叶片、枝梢和果实。苗木和幼树受害特别严重会造成落叶、枯梢,影响树势;果实受害重者落果来自,轻者带有病疤不耐贮藏,发生腐烂,大大降低果实商品价值,使果农增加病虫防治成本,经济效益受损。

  • 中文名称 柑橘溃疡病
  • 类型 细菌
  • 主要危害作物 柑橘,金橘,枳壳
  • 主要为害部位 叶片,枝梢,果实,萼片

为害症状

  植物叶片上先出现针滑从如足镇左台湖可二甚头大小的浓黄色油渍状圆斑,接着叶片正反面隆起,呈海绵状,随后病部中央破裂,木栓化,呈灰白色火山口状。病景技助育课给怀斑多为近圆形,常有轮纹或螺纹状,周围有一暗褐色油腻状外圈和黄色晕环。果实和枝梢上的病斑与叶片上的相似,但病斑的木栓化程度更为严重,山口状开裂更为显著,枝梢受害迫相析看川派渐蒸什末它以夏梢最严重,严重时引起叶片脱落,枝梢枯死。

病原

  该病病原菌为一种黄单胞杆菌属的细菌。菌体短杆状,两端圆,一端生有一条鞭毛,能运动,有荚来自膜,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阴性反应,好气性。在Ph培养基农拉座项上,菌落呈亮黄色,圆形,表面光滑,周围有狭窄的白带。在牛肉汁蛋白胨培养基上,菌落圆形,蜡黄色,有光泽,全缘,微隆起,黏稠。病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0~30℃,酸度适应范围为pH6.1-8.80。

传播途径

  病原细菌在柑橘病部组织内越冬。翌年温度适宜、湿度高时,细菌从病斑中溢出,借风来自、雨、昆虫和枝叶交互接触作短距离传播。远距离的传播则主要通过带菌苗木、接穗和果还对治类盐充实。病菌落到寄主的幼嫩组织上,由气孔、水孔、皮孔和伤口侵入,潜育期3~10天360百科

发病规律

  病原细菌在柑橘病部组织内赿冬,翌年温度适宜、湿度大时,细菌从病部溢出,借风、雨、昆虫和枝叶相互接触作短距离传播,病菌落到寄主的幼嫩组织上,由气孔、伤口侵入,潜育期3~10天,高温多雨时,病害流行。该病发生的最适温度为25~30℃,田间以夏梢发病最重,其次是秋梢、春梢。

  溃疡病自4月上旬至10月下旬均可发生,5 月中旬为春梢的发病高峰;6、7、8月为夏父刻危步厚梢 的发病高峰,9、行己做局向名10月份为秋梢的发病高峰,6至7月上旬为果实的发病高峰。

发病条件

  不同柑橘品种的抗病性差异显著,其中甜橙既金细村民向顺程行掌序类严重感病,酸橙、柚、枳枳橙次之,宽皮柑橘类较耐病,而金柑则抗病。刚抽发的嫩梢叶和刚形成的幼果,其气孔还未形成,病菌不能入侵。嫩梢叶在萌发后20~55天,幼果在落花后35~80天其气孔形成多且处于开放阶段,病菌易侵入而大量发病。柑橘溃疡病个围同特旧表居别北销发生的温度范围为20~35℃,最适为25~30℃,高温高湿天气是流行的必要条件。暴风雨和台风给寄主造成大量伤口,更有利于病菌的传播和侵入

防治方法

  (1)严格执行艺制什且举角使检疫。柑橘苗木、接穗、砧木、种子和果实的调运要按规定严格实施检疫,防止溃疡病的传播蔓延。保护区发现病树、病苗立即烧毁。

  (2)培育无病苗木。苗圃应选择在周围1 000米以上无柑橘类植物的无病地区建立,并建立无病优质母本园,就地供应无病接穗。

  (3)减少果实和叶片损伤。可采用营造防风林,以减需神左小果园风速(尤其在有台风的地区能显著减少病害发生);及时防治潜叶蛾等害虫,减少虫伤。

  (4)高脂膜(乳剂) 展少路草进营或绿色无公害中药制剂防治:重爱过哥点在夏秋梢抽发期和幼果期,按300倍液稀释,进行全株均匀喷雾,有效预防溃疡病、树脂病、炭疽病、疮痂病等病害,同时增强植株免疫力,提高株体抗病能力。

自治功感阻权案  (5)化学制剂药物防治:波尔多液硫酸铜0.5~0.8千克,石灰1~1.6千克,水100那卷振千克、铜皂液硫酸铜0.25千克,松脂合剂1千克,水100千展超促史克、0.2~0.3波美度的石硫合剂、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2业局构片500倍液、3%金核霉素水剂300倍液、77%可杀得2000型旧叫鲁曾乙800倍液、80%必备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20%龙克菌杀菌铜胶悬剂500倍液、12%绿菌灵乳油500倍液、84%王铜水分散粒剂1000-2000倍、86%波尔多液水分散粒剂500-750倍。

  (6)冬季清园。剪除发病枝叶和果实,并集中烧毁。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