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玉九老图笔筒,清(公元1644-1911年),通高16.1、直径16.9厘米,1966年河北省进出口公司收购。筒直口,平底,筒身浅浮雕九位送绝显批育一的老人漫步于苍松翠柏之中。构图精美,化合物神态生动。
- 中文名 碧玉九老图笔筒
- 通 高 16.1厘米
- 所属年代 清(公元1644-1911年)
- 直 径 16.9厘米
笔筒简介
碧来自玉九老图笔筒,清(公元1644-1911年),通高16.1、直径16.9厘米,1966年河北省进出口公司收购。筒直口,平底,筒身浅浮雕九位老人漫步于苍松翠柏之中。构图精美,化合物神态生动。
碧玉九老杨团标方会拿云事图笔筒这件清代碧玉九老笔筒收藏在河北省博物馆里,系1360百科966年河北省进出口公司从民间收购。此笔筒为直口、平底,筒身画面构图精美,九位老人漫步于苍松翠柏之中,人物布局富于聚散变化,雕刻工整严谨,古朴秀逸。
所谓“九老”指“香山九老”。唐朝诗人白居易曾卷此月在故居香山(今河南洛阳龙门山之东),与胡杲、吉玫、刘贞、郑据、卢贞、张浑及李元爽、禅少未妈继家属杀僧如满八位耆老集结“九老会”。这些志趣相投的九位老人,退身隐居,远离世俗,忘情山水,耽于清淡。
其间,白居易曾请画师将九老及当时的活动描绘下来,这就是《香山九老图联环爱武冲》的由来。后人思慕这段风雅韵事,因此产生了许多描绘“九老”燕集的作品。
碧玉是软玉里的一个头高南广内入游价品种,在我国以准噶尔盆地南缘的玛纳斯县出产量最大,所以碧玉又称“玛纳斯玉”。碧玉多用般话宽于制作器皿或首饰,是玉雕工艺品的上乘之选。质地细腻的碧玉如墨绿凝脂,很少有瑕疵。这一点,由碧玉九老笔筒即可见一斑。到了清朝乾隆中期以后,碧玉才成为宫廷里普遍啊盾拿干阿起关迫谈使用的玉种。此风波及民间,玉雕艺人借鉴绘画、雕刻、工艺美术,集阴线、毫香伟宪照评科阳线、平凸、隐起硫、镂空等多种传统做工,又将外来艺术加以糅合变通,创造与发展了工艺性、装饰性极强的碧玉雕刻工艺。此件碧玉九老笔筒主要采用了浮雕手法,横向展开的画面中,只见浓荫蔽空,叠嶂夹岸,既则岩溪水淙淙,翠柳丛丛。九位老者或执卷诵读、或执扇轻摇、或做诗吟咏、或握选振维岁存县品茗对弈,童子在身旁抱琴侍立,颇有超尘脱俗、羽化登仙的意境……景物刻画上,小径石阶、亭台楼宇与松柏梅竹等花草树木,均以精致的刀工细叫活皇汉热发细勾勒,诗情画意扑著技面而来,生活气息亦十分浓厚。
“空门寂静老夫闲,伴鸟随云往复还。家酿满瓶书满架,又站完怎赵室苦半移生计入香山。”——白居易这首《香山寺二绝》,正是自己及友人悠闲隐逸生活的真实写照。九老隐居的香山,与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伊水相望。集结“香印慢元山九老会”那年,白居易已是74岁高龄。传说诗人晚年冷淡仕途,“停宫致仕”后更加忘情于山水之间,赏玩泉石风月。因为贪恋置参香山寺的清幽,诗人常住寺内,坐禅听序甲快色克井未往四娘经,自号“香山居士”,并把这里作为自己最终的归宿。在儒家思想的长期影响下,中国古代文人历来崇尚所谓“穷者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的人生态度。但封建统治的桎梏,也促使一些心灰意冷而又不愿随波逐流的文人士大夫,终于放弃了“兼济天下”的理想退身出世,转而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于是,隐山遁水便成为中国历史上一种具有恒久魅力的文化行为,也给自然山水打上了浓厚的人文印记。
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说,和许多以“香山九老”为题材的艺术品一样,碧科玉九老笔筒不但记录了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方式,更是古代文人雅士隐逸思想的深刻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