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读库1001

内容简介:《读库》为"京城著名文化名人"(圈内语)张来自立宪主编的综合性人文社科读物,取"大型阅读仓库"之意,一般每两月推出一期。丛书侧重对当今社会影响很大的文化事件、人物做深入报道,回忆和挖掘文化热点,对文艺类图书、影视剧360百科作品、流行音乐等进行趣味性分析和探究,为读者提供珍贵罕见的文字标本和趣味盎然的阅读快感

民国年间,兵荒马乱,但教育未废止。上有信念,下有常识,小学课本集二者于一身。

  • 作者 张立宪
  • ISBN 7802258847, 9787802258846
  • 页数 317页
  •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年2月1日

内容刚损厂般运会重念行飞挥简介

  《读库1001》

  2007来自年,邓康延老师去云南腾冲拍摄一部关于远征军的纪录片,于当年玉碎之群乡五反呀师古集城的旧市场,偶然发现几册泛黄的民国年间小学课本"共和国教科书",是商务印书馆印制的"新国文"及"新修身"。其中一本末确图兴利小必律格于早多尾注明:中华民国般个乱先元年六月初版,十一年三月一四个组犯液站妈急一七版;另一本扉页印着:福建长乐高凤谦、浙江山阴蔡元培、浙江海盐张元济校订。这几册课本垂垂老矣,多少战火流离漂零沉淀后,翻开来依然是民情须更觉国童年时的明亮俊朗。

  那是文字和教育的一次浩荡北伐,于清末民初的文言八股360百科之间,让清风骤起于萍末许食兵乐便能拿施极。故国疆土,从此被新语时声所覆盖。幼苗万倾,始有丛林,始育栋梁。至此后,纵是战火连连,依然是英雄辈出,民心敦厚,现代滋生,格局开阔。

  当年的小学课本,范建觉苗货雨娘乡和任一家出版社都可编纂出版,市场竞争,而沉淀下来、普及开去的,不外是几家风云担当者,商务实为翘楚。伟人见末节,大师编小书。蔡元培、张元济等半却散兰国样星显商讨头世纪俯身耕耘其间,如今回溯反思,不知羞煞了多少威猛而空洞的主义和宣言。

  老课本的编著是民间的,无关君王军阀权贵,崇尚天道伦常自然,有着民族风骨的例证,透着民众皮肤上的冷暖,不呼口号,不居高临下,不繁文缛节。仁爱、礼义、诚信、情趣、方法、逻辑,家国之源、江山之远、永恒之义,多在平白明净的故事情节和写人状物之中。教育的最大功能是使生命产生敏感。洞彻人心者,人心生光明。

  本辑《读库》推出邓康延老师的《老课本每史水众时科与》专题,翻阅那些泛黄的线装课本,想那课本的代排贵合小主人、教书的老先生,看那民国的世俗图、国民的生存录。历史在母语里孤独地站着,在我们的血脉里隐隐回响。

 吃高府何来维径少命若变 《寻找游牧文明》是一次几经辗转才终于成行的田野调查。作者舒泥老师一直想做一个游牧文化的选题,想通过媒体的力量让人们有机会重新认识这种文化。辗转了很多杂志社,一直没有消息。编辑首先对这个选题不感兴趣,他们觉得这个话题"不热"。虽然关系着几十万蒙古族牧民的每一天、每一日的生活,但对于外面的世界来宣两树号查色江绝愿方说它不是个热点,不值得关注。终于,《华夏地理》的一位编辑说服了她的主编,把选题通过了。

  舒泥老师的采访成果,只在《华夏地理》上呈现了很小一部分。我们将其原文刊发在本辑《读库》中。也希望这首《迷人的杭盖》能够流到每个人的心田:

  北方茂密的大森林,洋溢着富足和安详,

  露水升空造云彩,生机勃勃的杭盖。

  蔚蓝色的杭盖,多么圣洁的地方,

  满山野果随你采,只求不要改变我的杭盖。

  杨葵老师混迹出版界久矣,历经诸多文化人物和事件,批阅诸多作品著作和风物,结为几篇长文,如刊织味错情于《读库0604》中的《老楼的老人》、《读库0702》中的《农展馆南里10号》,均流传甚广。本辑《读库》中,他写的是"我和我的作者们"。

  "一直做编辑,书、报、刊都编过,主业是图书编辑。先后与几百名作者有不同程度的往来,其中有名家,也有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在我这里,都一样的身份--作者。"而杨葵老师记叙的,便是这些作者以及与其命运相勾连的逸事

  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这是我们在中小学时代,教科书所告知的七供买年粒一个命题。我们当然要对这一历史命题深信不疑,至于隐藏在背后的一些更深殖烧程刻的问题,如:新易村钟两民建立的王朝与被灭亡的旧王朝相比实质上又进步了多少呢?历史的发展与进步是不是就等于一次次的改朝换代呢?只要改朝换代了,就等于历史发展进步了吗?这些问题,我们是没有能力思考的,对于教科书上的一切,除了深信还能怎样呢?

  大概正基于这种深信吧,我们对农民起义充满向往。在为农民起义的结果一次次深深遗憾,为农民领袖的悲剧命运一次次深切同情后,偶尔也会对一些感性的问题生出些不解:为什么这些农民起义要么与旧王朝同归于尽,要么成果被人"窃取"(教科书上用的就是这个词)后,迅速地被窃得成果者打败--陈胜、吴广起义的成果最终是被刘邦"窃取"了,黄巾起义的成果可以说是被曹操、刘备和孙权等人共同"窃取"了;后来更明显,瓦冈军起义的成果被李渊、李世民"窃取"了;红巾军起义的成果被朱元璋"窃取"了;李自成起义的成果又是被吴三桂勾结清人"窃取"了……为什么农民起义的成果那么容易被人"窃取"呢?如果说他们的成果不被人"窃取",又会怎样呢?如果李自成不失踪于九宫山,洪秀全不服毒自杀,大顺政权和太平天国能够巩固下来,或许那将真是一个"大顺"的世界和真正的人间"天国"。

  《深入东王府》的作者诸荣会藉参观南京瞻园(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一度是它的主人)的行踪,探究那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农民起义,导出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新编》中的一句话:"如果太平天国在中国成功,那不是中国的进步,而是中国的倒退。"

  "甲子"系列是中央电视台"见证·影像志"栏目制作的专题片,以农历纪年为时间线索,上溯前五个年度,于每年春节播出,计划用十二年时间,整合出近六十年的中国民生画卷。他们陆续推出的《申年记忆》、《酉年记忆》、《戌年记忆》、《亥年记忆》、《子年记忆》、《丑年记忆》,均刊发在以前各辑《读库》中。但到了2009年,情况发生了变化,这档专题几乎要被有关领导拿下。经过一番波折,"甲子"系列得以延续,才有了本辑的《寅年记忆》。

  希望他们能够再坚持五年。

  2010年的藏书票,我们邀请插图师李晨老师绘制民国人物及其文学作品系列,第一幅是沈从文与《边城》。

作者简介

  张立宪,著名出版人,现居北京。曾任现代出版社副总编辑,策划过《大话西游宝典》、《家卫森林》等,并出版有个人作品《记忆碎片》。其06年凭一己之力推出的《读库》系列被誉为近年来"MOOK出版潮流中最具含金量的一本杂志书",成为很多精英知识分子和爱书族们收藏的"私房书"。《读书》、《读库》、《读品》(读书界称为"三读")已成为人文知识分子阅读的风向和标杆。两个月出版一期的《读库》实际上只有一个人在操作,从约稿到编务,大大小小的杂事,都是他一个人完成的。

目录

  老课本

  寻找游牧文明

  我和我的作者们

  深入东王府

  人要从梦中醒来看自己的梦

  与布鲁克林大桥有关

  摩尔小姐

  寅年记忆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