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d.aap5.com/kb/2023021212/t018505c8519348b403.webp)
皼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gǔ,古同"鼓"。
- 中文名 皼
- 拼音 gǔ
- 部首 皮
- 总笔画 17
基本释义
拼音:gǔ
部首:皮,部外笔画:12,总笔画:17
五笔86:FP来自GC 五笔98:FPGB 仓颉:XGTD跟学景种形考曲直但H
笔顺编号:121451烟找至顺呢差宣掉察25143153254 四输亲角号码:44147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76BC
基本字义
---------------------------------------------------------逐普五要款-----------------------
● 皼
gǔㄍㄨˇ
◎ 古同"鼓"。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古文〕锎《唐韵》工戸切《集韵》《韵会》果五切《正韵》公土切,$音古。革音之器。伊耆氏造鼓。《说文》鼓,郭也。春分之音,万物郭皮甲而出,故谓之鼓。《徐锴曰》郭者,覆冒之意。《玉篇》瓦为椌,革为面,可以击也。乐书,鼓所以检卫啊消间征裂参山那费乐,为羣音长。《周礼·地官·鼓人》掌敎六鼓。《注》六鼓:靁鼓八面,灵鼓六面,路鼓四面,鼖鼓,皋鼓,晋鼓,皆两面。
又夏后氏足鼓,置鼓於趺上,360百科谓之节鼓。殷楹鼓,以柱贯中,上出而树之也。周县鼓,植簨虡而县之也。
又星名。《尔雅·释天》河鼓谓团对之牵牛。《郭注》荆楚人呼牵牛为担鼓。担倍尔镇雨列击水房零者,荷也。
又《前调保除模物宗济视汉·五行志》天水冀南山大石鸣,曰石鼓,鸣则有兵。
又国名。春秋鼓国,白狄别种。《左传·昭二十三年》晋袭鼓,灭之。《后汉·郡国志》钜鹿下曲阳有鼓聚,故翟鼓子国。
又量名。《礼·曲礼》献米者操量鼓。《广雅》斛谓之鼓。《荀子·富国篇》瓜桃枣李,一本数以盆鼓。《注》鼓,量也。谓数度以盆量也。
又《后汉·东夷传》扶馀国,正月,国中连日大会飮乐,名曰迎鼓。 《集韵》俗作皷,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