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狗在古代叫什么
在古代中国,狗既是人类日常生活中的朋友,也是狩猎、保卫的助手,从史籍和文学中可见一斑。那么,养狗在古代叫什么呢?
1、犬
“犬”是古代对狗的一般称呼,可以追溯到商代。《诗经》中就有很多关于犬的篇章,比如“瞻彼淇潜兮,庶几不息!”中的“庶几不息”就是指犬吠声。
犬在古代常被人们用来狩猎,比如春秋时期晋文公“千乘之国,用大犬一匹”的故事,就蕴含着犬的猎物价值。同时,犬也是人们的守卫,后世的“犬吠之警”也是古代就已存在的现象。
2、专用名词
除了“犬”外,古代还有很多专门用来指代狗的名词。比如“狢”指的是猎狗,汉代以前被广泛使用;“狴犴”则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有文献记载多为母狗形状,曾经保护过孟子之父;“猰貐”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凶兽,常常被形容成类似于大狼狗的样子。
3、以狗命名
在古代,人们也常常用狗的名字来代表狗。比如商朝时期,有一个叫“锺离眛”的人,传说他的先祖与一条神狗结为伴侣,因此以“犬氏”为姓,而他本人便被称为“狗咢真人”;而战国时期则有一位吕不韦,他在功高震主之后被赐姓“吕”,同时他的宠物狗也被封为“大仲马”,以示吕不韦的得意之情。
4、狗在祭祀中的地位
古代祭祀活动中,也常常有狗的身影。比如商朝时期就有一种祭品叫“犬戎”,是用来祭祀狩猎中所获得的狗和虎豹等野兽的;周代也有一个特殊的仪式叫“牧狗”,要在春秋之际让酋长率众牵着狗在玉堂前行进,以示顺从和尊敬。同时,狗也是神话传说中重要的角色,如《山海经》中的“狻猊”就是神狗的一种,它能发出“铮铮之音、呜呜之声”来宣扬公正之道。
总之,养狗在古代是一种普遍现象,狗在人类生活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并通过名称、故事、祭祀等多种形式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